原标题:试管患者必读篇|做试管必须远离这4种“病”
最近,听一个试管姐妹聊到,在几年的试管助孕期间,自己共患上了五种“病”,分别是“焦虑症”“自闭症”“强迫症”“拖延症”“公主病”。
在这过程中领悟到:试管助孕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自我接纳、自我和解的过程,虽然期间有各种头破血流,但渐渐地,让自己的这些怪毛病从0到1,再慢慢减轻消失,感觉像是一个轮回。
试管婴儿治疗是一段特别的身与心的旅程,隐私的顾虑、胚胎的珍贵、精神和身体的负担,都让试管妈妈们独自承受着难言的心理压力。
作为久备不孕的,尤其是试管婴儿人群,心理更容易脆弱,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怪毛病。
很多研究证明:好的心理状态是试管婴儿的助孕良药!
作为一个在算得上比较资深的辅助生殖医师,结合一下上面这位比较“典型”的姐妹的情况,特意整理了这篇文章分享给各位试管备孕姐妹们,尤其是高龄的试管姐妹。
希望大家在试管助孕期间,一定要远离以下五种心理:
1.焦虑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没有成功生子,女性会越来越焦虑,甚者逐步走向崩溃的边缘。同样,在明确做试管备孕的目标之后,很多人容易处于精神的高度紧张的状态当中。
如何缓解因备孕未果而产生的“备孕焦虑症”,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学会接受自己”。
这个过程不容易,但却是必经之路。在接受之后,再学会把关注的重点更多地放在自己可以把控的细节上。
比如做好自己的饮食、运动、睡眠,学些有用的技能,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素质。
不要把时间过多地浪费在无谓的担心上,如何用药、什么方案、这些是医生的专业领域,咱不妨“变笨一点”,放松一点。如果自己乱跟风乱开方乱吃药,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焦虑会对怀孕产生不利影响,干扰到试管助孕的结局。
学会自我调整,凡事换一个角度来想。不孕这件事,可以看成是让我在人生中,多一次难得的自我检视与调整的机会,关注几十年来被忽略的身体与心理,学会更好地爱自己、爱家人。
摆正心态好好爱,加强体质好好动,才是重中之重。
2.自卑症
这种心理更多的发生在高龄试管助孕女性身上。
大家常说,生孩子就像走进鬼门关,而高龄产妇更是拿命在拼!
高龄备孕本来就比较困难,所以有时不得不向试管寻求帮助。而做试管时往往也有医生说,成功率很难有所保障,这导致了很多准高龄产妇有了畏难、自卑心理。
总想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是那么适合怀孕生子,感觉自己愧对老公、家人。
久而久之会得上“备孕自卑症”,具体症状表现为:尽可能回避任何与娃相关的事儿,不想看别人朋友圈晒娃、不想听同学同事聊娃、不想回婆家被催娃。
每当朋友同事谈怀孕养育的时候,就感觉自己是个异类,恨不得找个地方躲起来,或者赶紧不动声色地切换话题。
这种自闭自卑的情况,伴随着不孕时间的加长而不断加重。尤其是在试管几次不着床之后,达到了顶峰。
其实自卑自闭心理是不必要的。
你只是高龄的时候才生育,并不意味着你有什么过错,不应因此而自责。
一定要在心里默默给自己打气:“我的娃在路上呢,马上就接回来了,只是迟到不会缺席!”
只有自己尽量先把心态摆正,走出自闭与自卑的怪圈,才更能有勇气面对流言蜚语,才能更有力量打怪升级!
3. 拖延症
有些人在备孕方面确实存在拖延症。
知道试管很可能是自己最后的稻草,但却不知道能不能抓得住,又更怕连这最后的稻草都无济于事。
从总想着顺其自然,到还是期盼有自怀的奇迹,拖拖拉拉,不愿意面对。
一边是滴滴答答的倒计时,一边是拖拖拉拉的心理战。
在自闭症、焦虑症、强迫症的多重压力下,人变得无所适从,不知道是该激进一点,还是该稳妥一点。这种彷徨纠结的内心,让人有时候就想当只鸵鸟,把头扎进梦境中,不愿醒来,拒绝面对,能等则等,能拖则拖。
想等到成功毕业再来写经验分享,却一直等不到那个迟到的宝宝。
拖延症归根到底,还是源于心里的恐惧,怕面对、怕失败、怕痛苦。然而逃避拖延,根本解决不了任何事情,只可能将问题越拖越大。
发现问题不消极对待,鼓起勇气,正面应对、积极解决,这才是有效的方法。
4.失败恐惧症
有的备孕姐妹可能从小到大都是一路顺风顺水,直到遇到怀孕生子这个大难题,才一路撞了南墙晕晕的,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
生育能力明显下降,是高龄生育的最大难题。我们需要客观认识到这一点,不能逃避而是要直面。
还有,我们需要坦然面对试管助孕的结局,即使一次不能成功,也不要有太多挫败感,总结前面失败的教训,找出哪些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并提前为下一次做好准备,相信离成功就更近一步。如果无法缓解,就会进入越想成功越不能怀孕的恶性循环。
相信医生,相信自己,积极治疗,尤其对于高龄备孕来说这可是重中之重的。
必要时,求助心理咨询!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心理干预,进行心理咨询。
求救需要勇气,自救需要力量。
有研究证明,除了已知的生物医学变量如年龄、不孕持续的时间、试管婴儿治疗失败的次数等作为影响受孕率的独立因素,心理因素同样影响其治疗结果。这个发现提示,相对于年龄或其他妇科学的因素如卵巢功能等因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心理因素对干预措施非常敏感,通过调节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来,扔掉起这些不良心理,振作起来,积极一点面对高龄生育,在现有的条件上赢得最好的收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