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捐卵(中西医结合的“送子”专家)

第三方分享代码
admin 3年前 (2022-10-26) 上海试管婴儿 17 0

每逢周二、周四,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诊室外,早早排起了长队。

这两天是老金出诊的日子。

为了抢到他的号,有的患者甚至提前数月开始预约,还有不少患者从外省慕名赶来。

被患者们亲切称呼为“老金”的,是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原业务副院长金志春,其独特的“金氏助孕保胎法”,融合中西医两种医学优势,在诊治妇产和生殖疾病方面有很好的效果,逐渐把中医科发展成湖北省妇幼的品牌专科之一,并成为全国妇幼保健重点专科。

“治病救人,不分中西,取长补短,方为‘大医’。”这是金志春对于医者的定义。

他将中医与西医、生殖医学与优生医学有机结合,推动助孕优生发展成多学科联合“作战”模式,成为孕妈妈们的“坚强后盾”。

老金的奇迹“病患档案”

对于一位准妈妈来说,流产是极大的打击。

程女士一直想要个宝宝,但不知为何,从28岁开始,无论是自然受孕,还是辅助生殖助孕,都以流产告终。

14年间,她跑遍全国许多大医院,都没能解决问题。生育困境让她苦不堪言。直到去年2月,几位专家建议她,“到湖北,找老金。”

经过检查,金志春发现问题所在,程女士此前只用西医手段,保胎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将自己发明的“辨证活血助孕保胎法”“中药免疫调节助孕保胎法”和“中西医结合助孕保胎法”有机结合,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标本同治。

经过2个多月的调理,程女士成功怀孕,随后顺利分娩,一家人喜不自胜。

从医40余载,在金志春的病患档案里,还有更多的奇迹:有连续8次试管婴儿失败的妇女,经他诊治后,试管成功;帮早孕宫腔积血大于12厘米的患者,成功保胎;被多家医院认定无法受孕的夫妻,先后生下两个宝贝……每一次成功背后,都是整个家庭幸福的延续。

“来我这看诊的,多数都是复杂的病例。每个患者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期望,我要对得起他们的信任。”金志春说。

不管工作多忙,每周的专家门诊,他总是准时出现。为了不让早早等待的患者失望,每半天只有20个号源,却能加到50多号,一整天就是百号之多。

与中医结缘

1979年,17岁的金志春被中医专业录取,彼时,他对这个学科并不感冒。

“农村出来的孩子,能读书就是好的。”但在逐渐入门、接触到更多中医著作后,金志春渐渐迷上了中医。他找来许多中医古籍,日夜研学,成绩一直名列班级第一。

1992年研究生毕业后,金志春来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当时医院还没开设中医科,我只好挑起建科的担子。”金志春说。

如何将中医在妇幼专科医院做出影响力?

他决定从所学专业寻找突破口。

“助孕保胎是中医的传统优势,但随着医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优势更大,有利于进行科学的助孕保胎。”金志春从女性孕产调理入手,潜心钻研,将中医擅长的调节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等特色与西医的诊断技术、遗传学处理和促卵泡发育等优势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金氏助孕保胎法”,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特长以形成整体优势,最大程度提高助孕与优生效果。

为让这套体系理论更加丰富,2002年金志春再次走进校园,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攻读中西医结合博士学位。几十年的学习、临床和科教工作,让金志春将西医妇产科学和遗传优生学相关知识融入中医诊疗。

“两种医学并无矛盾,各有优势,互为补充,比如西医治疗急性炎症快,中医治疗慢性炎症好,只是治病救人的方法不同。”金志春说。

呼吁多学科“联合作战”

“进入‘三孩’时代,助孕优生的医疗需求越来越大,健康孕育也应考虑多学科‘联合作战’,打好‘组合拳’。”2021年6月,首届中国助孕与优生大会在武汉召开,作为大会主席和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助孕与优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金志春在会上这样呼吁。

“就拿门诊中常见的不孕不育来说,不孕不育病因十分复杂,相关诊治往往涉及到生殖医学、妇科学、遗传学、男科学、病理学、影像学、心理学、中医学等多学科范畴。”金志春说,“健康生育应该进入‘多学科作战’时代,充分利用中医、西医、遗传、辅助生殖等多种学科优势。”

在金志春的带领下,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在多学科联合诊疗方面开展尝试,采用中药、针灸联合试管婴儿技术改善妊娠成功率取得较好疗效,并荣获2019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做好业务工作和自身学术工作的同时,金志春不遗余力推动全国妇幼健康领域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2016年他发起成立了“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分会”。此后,他组织开展为期三年的“妇幼健康中医年”活动和“妇幼健康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在全国组织建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培训基地”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开展专业培训。

金志春说,他从医生涯中最欣慰的时刻,就是见到抱着孩子来看望他的患者家庭。“作为一名医生,能给病人带来生命和生活的希望,这就是最大的成就。”

供稿:中国人口报特约记者 毛旭 通讯员 邓睿

实施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