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试管婴儿中心(有哪些适合在家里跟孩子做的科学实验?)

第三方分享代码
admin 3年前 (2022-10-25) 四川试管婴儿 16 0

感谢

的回答,话不多说,这里列出 100 个适合在家里做的科学实验(其中很多都是家里常见的材料,顺手拈来,就可以做啦)。

1 调色大师

实验材料:色素、量杯(7 个)、搅拌棒、清水

(1) 取 3 个量杯,各装入 100 毫升的清水,分别往 3 个量杯滴入红、黄、蓝 3 种颜色色素各 5 到 10 滴,搅拌均匀。

(2) 另取 4 个量杯,分别往前 3 个量杯装入 50 毫升清水

(3) 拿起装有红色水的量杯和黄色水的量杯倒入第 1 杯清水(分别倒入大约 10 毫升),再将红色的水和蓝色的水倒入第二杯清水,然后将黄色的水和蓝色的水倒入第三杯清水,最后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倒入第四个空量杯(分别倒入大约 20 毫升),小朋友们注意观察颜色的变化。

科学原理: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三原色理论上能配出其他任意一种颜色,小朋友可以比比看谁调出的新颜色更多哦

2 牛奶动画

实验材料:色素、滴管、纯牛奶、洗洁精、盘子(如菜盘)

(1) 盘中倒入纯牛奶(没过盘底即可)。向牛奶里滴入 5 到 10 滴色素(单色或多色) (2) 用滴管吸取洗洁精,滴入色素中央,盘中即可形成壮观的牛奶动画。

科学原理:洗洁精含表面活性剂,可破坏液体的表面张力,被扰动的牛奶带动色素翻滚运动,进而绘制出美丽的图案

3 魔法变色

实验材料:变色花、量杯、小苏打、柠檬酸、取样匀、搅拌棒、开水、清水

(1) 一个量杯中放入变色花(1 包变色花可使用 2 到 3 次),倒入 80 毫升开水,搅拌均匀,泡制 1-2 分钟,取出变色花,得到蓝色的变色花溶液

(2) 用取样勺往一个量杯中装入半勺小苏打,另ー个量杯中装入半勺柠檬酸,再分别倒入 60 毫升清水,搅拌均匀。(3) 把変色花溶液分别倒入小苏打水和柠橡酸水,颜色发生明显的变化。

科学原理:实验用的变色花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是天然的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物质变红,遇到碱性物质则変蓝或绿。小朋友们也可用変色花溶液測试一下白醋、洗衣粉、柠橡汁等物质的酸碱性哦。

4 火山爆发

实验材料:泡腾片、色素、食用油、透明瓶子、漏斗、搅拌棒、清水

(1) 向瓶子中加入五分之ー(约 40 毫升)的清水和 5 到 10 滴色素,搅拌均匀。

(2) 借助漏斗往瓶中装入五分之三(约 120 毫升)的食用油。

(3) 往瓶中投半片泡腾片,杯底逐渐往上冒出美丽的“火山岩浆

科学原理:泡腾片遇水后能迅速地制造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当积聚到足够的二氧化碳气体时,二氧化碳气泡携带着有颜色的水冲出油水层,达到油的顶端,最终逸出到空气,进而制造出酷似火山爆发的壮观景象。

5 色彩接力

实验材料:色素、量杯(6 个)、纸巾(6 张)、搅拌棒、清水

(1) 向 3 个量杯中倒入 60 毫升清水,滴入 5 滴不同颜色的色素,搅拌均匀。

(2) 分别在带有色素水的两个量杯中间放 1 个空量杯。

(3) 把纸巾对折两次,一端放入色素水中端放入空杯中,两小时后观察空杯的变化。

科学原理:原理请参考下一个实验“蔬菜换装”。

6 蔬菜換装

实验材料:色素、量杯(2 个)、大白菜、清水

(1) 两个量杯中各装入 30 毫升清水,分别滴入蓝色和红色的色素(约 20 滴)。

(2) 掰下两瓣完整的大白菜,去掉白菜根部,分别插入两杯色素水中。

(3) 天后观察白菜叶发生的变化,注:除大白菜外,带枝条的白色鲜花也可做此实验

科学原理:叶子内部有许多智小的“管道”,水吸附在这些细小管道内侧:由于内聚カ与附着力的差异,水能慢慢地将色素水输送到叶片里。这种现象称为“毛细现象”。生活中还有许多常见的毛细现象,如:砖块吸水、毛巾吸汗、纸巾吸水等。

7 液体分层

实验材料:色素、量杯(3 个)、滴管、洗洁精、食用油、清水

(1) 在 3 个量杯中分别倒入 30 毫升洗洁精、30 毫升清水、30 毫升油。

(2)洗洁精中滴入 8 滴色素并搅拌,清水中滴入 5 滴色素并搅拌,两种色素颜色需不同。

(3)用滴管依次把清水、油缓慢注入到装有洗洁精的量杯中,最终会呈现出漂亮的液体分层。科学原理:洗洁精、清水、油的密度各不相同,三种液体中洗洁精的密度最大,清水次之,油的密度最小,密度大的液体重,会沉到底部,而密度小的液体轻则浮在上面,从而达到分层的效果。

8 彩虹

实验材料:色素、试管、量杯(3 个)、滴管、取样勺、白糖、清水

(1) 取 3 个量杯编号 A、B、C,分别倒入 20 毫升温水,滴入 3 到 5 滴不同颜色的色素。

(2)依次在三个量杯中加入 2 勺、4 勺、6 勺白糖,(c 号杯子因为加的糖过量,可能无法完全溶解,不用担心)。

(3)用滴管吸取 3 毫升 C 溶液,轻轻按压滴管,让溶液沿着试管内壁慢慢流入试管中,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注入 3 毫升 B 溶液,最后注入 3 毫升 A 溶液,漂亮的彩虹就出现了。小朋友们可以试着挑战更多颜色层的彩虹哦。

科学原理:由于相同量的水加入了不同量的糖,所以液体密度各不相同,加了更多糖的水密度更高,密度大的液体重,会沉到底部,而密度低的则会处于上层,漂亮的液体彩虹由此而来。

9 彩色喷泉

实验材料:小苏打、柠檬酸、色素、取样匀、漏斗、洗洁精、瓶子、量杯、水

(1) 往瓶子中装入四分之三的水(约 150 毫升)、3 勺小苏打、挤入 10 次洗洁精、滴 10 滴红色色素并搅拌均匀。

(2) 往量杯中装入 3 勺柠檬酸,借助漏斗将柠檬酸迅速倒入瓶中,喷泉源源不断地涌出

科学原理:小苏打和柠檬酸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瓶子里将洗洁精溶液吹出大量泡沫,于是彩色喷泉喷发了。

10 瓶子吹气球

实验材料:小苏打、柠檬酸、取样、斗、气球、瓶子、水

(1) 瓶子里装入四分之三的水(约 150 升)和两勺柠檬酸,借助漏斗往气球内装入两勺小苏打。

(2) 把气球套在瓶口并把气球内的小苏打倒入瓶中,气球被慢慢地吹大了。

科学原理:小苏打是碱性物质与酸性的柠檬酸会发生酸碱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越聚越多就把气球吹大了

11 隔空灭火

实验材料:小苏打、食用白醋、量杯、取样匀、蜡烛

(1) 点燃蜡烛;量杯中倒入 40 毫升白醋,放入 1 勺小苏打后产生大量气泡。

(2)5-10 秒后拿起量杯朝蜡烛中央级缓倾斜,蜡烛熄灭。

科学原理:小苏打和醋产生的二氧化碳本身是不可燃烧的物质,并且它比空气重,因此反应后会暂时停留在杯底由于二氧化碳可以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特性,因此将二氧化碳倒入火焰中,火焰会因为被隔绝氧气而熄灭。

12 蜡烛吸水

实验材料:色素、蜡烛、量杯、盘子、清水

(1) 往盘子中倒入清水(没过盘底即可)、滴入 5 滴色素并搅拌均匀。

(2) 蜡烛放到盘子中央点燃,将量杯倒扣在蜡烛上,过一会水跑到了杯子内。

科学原理:量杯扣在燃烧的蜡烛上时,量杯里的空气变热,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杯内的空气将膨胀并有部分溢到杯外。几秒种后杯子中的氧气耗尽,、蜡烛媳灭,杯内温度下降,杯内空气收缩,气压下降。同时,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使杯中的气压下降。因此杯外的气压高于杯内的气压,于是杯子外面的水被大气压挤进杯子内部。

13 人造雪

实验材料:吸水树脂、量杯、取样匀、清水

(1) 量杯中倒入一小勺树脂粉末加入 20 毫升清水

(2)5 秒后把量杯倒过来,水凭空消失了。用不透明杯子(如纸杯)替代量杯可形成魔术效果哦。

(3)可往清水里加入色素后再倒入装有树脂粉末的量杯中,制作出彩色的雪。

科学原理:白色粉末是高吸水树脂,可吸收相当于本身体积 100 倍以上的水分,小朋友可以验证一下它到底能吸收多少水分哦,儿穿的纸尿裤里面的材料其实就是高吸水树脂。制作出的彩色的雪还可以做彩虹盆栽呢,在盆栽底部加一层培养土更有利于植物生长哦

14 制作水精灵

实验材料:海藻酸钠、乳酸钙、量杯、模具、搅拌棒、碗、开水、清水

(1) 在碗中放入 1 半的海藻酸钠与 240 毫升开水,用搅拌棒搅拌 10 分钟(可陆续搅拌),放置 5 分钟后继续用量杯量取 800 毫升凉水倒入盆中,放入 1 半的乳酸钙搅拌均匀,获得清澈的乳酸钙溶液

(2)取半圆模具放入乳酸钙溶液中浸湿,将少许海藻酸钠溶液慢倒入半圆形模具,把模具浸入乳酸钙溶液中 5 秒后把模具翻过来,这时水精灵球将分离出模具,水精灵在乳酸钙溶液中浸泡 5 分钟后可取出,泡的时间越久弹性越好。在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色素会得到彩色的水精灵哦

科学原理:海藻酸钠是海藻里提取的安全无害的物质,海藻酸钠遇到乳酸钙中的钙离子会迅速进行离子交换,凝胶果冻也是利用了近似的原理オ变得好看又好吃哦

15 点水成冰

实验材料:醋酸钠过饱和溶液 2 大包、醋酸钠晶体 1 小包、自封袋、滴管、碗

重要提示:由于醋酸钠过饱和溶液非常不稳定,在运输过程中或在剪开袋口时可能会结晶,如果已经结晶,请将结晶倒入包装内的自封口型料袋,并先按第 2 步骤操作。

温馨提示:1.醋酸钠结冰时会发烫;2.此产品在冬天的时候可以当暖手宝,非常便携;3. 本品可重复使用。

安全性:醋酸钠是食用白醋和食用小苏打的反应物,所以略带醋味,请放心使用。

(1) 取一包醋酸钠过饱和溶液,用剪力剪开袋口,往袋子内投入几粒白色醋酸钠晶体,形成“点水成冰”的奇观,醋酸钠过饱和溶液变成醋酸钠结晶。将醋酸钠结晶倒入包装内的自封口塑料袋,封紧袋口。

(2)重复使用方法:取一个碗倒入刚烧开的开水(必须是刚烧开的水哦)。把装有醋酸钠结晶的袋子放入开水中(袋口ー定要密封,进水则失效),轻轻搅拌,让袋子每个部位都接触到开水,以防止结晶残留。待所有结晶融化后,再取出冷却,冷却的方式有自然冷却或放凉水中加速冷却。必须冷却到常温或低于常温再使用哦,否则实验效果效果不佳。

科学原理:醋酸钠结晶遇到高温会溶解成醋酸钠过饱和溶液。常温的醋酸钠过饱和溶液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加入一些晶体则此状态失去平衛,过多的溶质像水结冰一样迅速结晶,而结晶会放出热量,故又称“热冰

16 滴水成山

实验材料:酸钠过饱和溶液 2 大包、醋酸钠晶体1小包、自封袋、滴管、碗

(1) 取一包醋酸钠过饱和溶液,用剪刀剪开袋口,用滴管吸取溶液(滴管必须是没有接触过醋酸钠晶体和醋酸钠结晶的,如使用过请用开水清洗),慢慢地滴在晶体上,则形成“滴水成山”的震撼效果。实验后,将小冰山装回望料自封袋。

(2) 参考点水成冰第 2 步骤。

科学原理:原理请参考“点水成冰。

17 悬浮鸡蛋

实验材料:生鸡蛋、长玻璃杯、清水、色素、食盐、量杯、搅拌棒

(1) 玻璃杯装入 150 毫升清水,再将鸡蛋放入杯中,鸡蛋会沉入杯底。如何让鸡蛋悬浮呢?

(2) 用量杯量取 100 毫升清水 50 毫升食盐倒入玻璃杯中,搅拌至食盐溶解后将鸡蛋放入玻璃杯中。

(3) 往量杯装入 60 毫升清水井滴入 3 滴色素,搅拌均匀,将色素水沿搅拌棒缓慢倒入盐水杯中,鸡蛋悬浮在杯中。

科学原理:鸡蛋的密度比清水大,所以鸡蛋会沉入杯底。但是往清水中加入食盐配制成浓度较高的食盐水后,食盐水的密度比鸡蛋大,因此鸡蛋会停留在清水和食盐水中间

18 彩虹雨

实验材料:色素、食用油、透明瓶子、量杯、搅拌棒、清水

(1) 往一个量杯中倒入 20 毫升食用油,并滴入红、黄、蓝 3 种色素各 5 滴,搅拌均匀

(2) 往透明瓶子中倒入约 150 毫升清水,将混有色素的食用油全部倒入瓶中,静置 10 秒后瓶中出现梦幻的彩虹雨。

科学原理:混有色素的食用油倒入清水后,由于食用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食用油将包裹着色素浮上水面。静置一段时间后,由于色素密度最大,色素开始沉入水中,且与水相互溶解,于是形成了梦幻的彩虹雨

19 无字天书

实验材料:A4 纸、棉签、小苏打、变色花、量杯、纸巾、清水

(1)往一个量杯中加入 10 毫升清水,半勺小苏打,搅拌均匀。

(2) 用沾了苏打水的棉签在白纸上写下你想写的字。写好后把纸放通风处风干,字迹消失。

(3)一张纸巾,对折成长方形,沾取用开水泡好的变色花液涂抹在风干的纸上,字迹重现,白纸风干后字迹变成浅绿色

科学原理:将苏打水涂在自纸上并风干后,由于苏打水没有颜色,字迹将消失。当在风干的纸上涂抹变色花溶液时,字迹重现。根据“魔法变色”的科学原理,字迹风干后将变为浅绿色

20 制作彩蛋

实验材料:生鸡蛋、色素、白醋、玻璃杯

(1)将鸡蛋洗干浄放入玻璃杯中,倒入白醋,白醋需超过鸡蛋的高度(观察杯中现象)

(2)滴入 8~10 滴绿色的色素并搅拌均匀。

(3)24 小时候后鸡蛋蛋売消失、鸡蛋体积变大,同时鸡蛋变为可爱的彩蛋(鸡蛋冲洗干净换醋和色素水再次浸泡 24 小时效果更好)

科学原理:鸡蛋売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属于碱性。它能与醋(酸性)发生溶解反应井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由于鸡蛋売溶解后鸡蛋外层还有一层半透明的薄膜,带颜色的醋透过半透明薄膜进入鸡蛋,鸡蛋因此被撑大、变色。

21 复活毛毛虫

实验材料:白色纸皮吸管(盒子里有)、滴管、水

(1)将吸管包装纸两端封口撕掉,将吸管纸两端往中间缩,越紧越好。

(2)将缩好的吸管纸抽离吸管,白色毛毛虫做好了。

(3)用滴管吸取清水ー点一点滴在毛毛虫身上,毛毛虫就像复活了一样动了起来。做彩色的毛毛虫只需用蜡笔将吸管包装纸涂上颜色,用铅笔画上眼睛和嘴巴,然后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科学原理:纸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植物纤维,会吸收水份,水有表面张力,水滴在缩紧的毛毛虫身上,水的张力慢慢地就把毛毛虫撑大

22 控制吸管

实验材料:矿泉水瓶(带盖)、吸管、毛衣或头发

(1) 用准备好的毛衣摩擦吸管,两端分别来回摩擦 20 次左右,然后将吸管平放在拧好盖的矿泉水瓶上

(2) 将双手手掌分别置于吸管两端的左右两则(手掌距吸管约 5 厘米左右,注意不要碰到吸管),慢慢移动双手,吸管好像被控制一样跟着双手转动。

科学原理:当毛衣摩擦吸管时,吸管会产生静电,当不带静电的手掌靠近带有静电的吸管时,没有静电的物体就会集聚与带电物体所携带电荷相反极性的电荷,由于异性电荷互相吸引,所以吸管看起来就像被手控制了一样跟着转动。

23 气球拐水

实验材料一次性杯子、气球、毛衣、大头针、水

(1)用大头针在塑料杯底部靠边缘处扎一个孔,放一旁备用。(水龙头可代替一次性杯子)

(2)将气球吹大并将气球口打结,用毛衣来回摩擦气球约 20 次。

(3)将塑料杯灌满水并端起,打孔处形成水柱。将气球摩擦过的部位靠近水柱,水流被气球拐跑了。

科学原理:原理同上。

24 易拉罐耍杂技

实验材料:罐装芬达、水

(1)将装满饮料的易拉罐斜着放在桌面上,易拉罐无法斜立。

(2)尝试将空的易拉罐斜着放在桌面上,空易拉罐也无法斜立。

(3)往空易拉罐里装入约四分之一的清水再尝试将易拉罐斜放在桌面上,易拉罐成功斜立在桌面。

科学原理:装满饮料的易拉罐和空的易拉,由于其重心较高,且与着力点很难处于同一条直线所以我们很难将其斜立在桌面上。而当我们往易拉罐装上四分之ー水后,整个易拉罐的重心就和着力点可以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井且此时重心下降,所以我们能轻易的将其斜立在桌面上。

25 脱色的饮料

实验材料:色母片、罐装芬达、量杯、剪刀

(1)量杯中倒入 60 毫升芬达,将色母片从中间剪开,分成两份。

(2)将一半色母片浸入芬达中并搅拌。大约 2 分钟后,将色母片取出,色母片将芬达中的橙色全部吸附上来了。

科学原理:由于色母片对色素有很强的吸附作用,所以能轻易的将饮料中的色素吸收。

温馨提示:对于少年儿童而,他们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从预防原则来看,尽量远离含有色素的饮料。不要把功能型饮料、碳酸饮料等当水来喝。即使饮料中的色素含量是在限定标准以内的,长期大量饮用也会危害健康。

26 想瘦的易拉罐

实验材料:空易拉罐、开水、冷水、盆(用来装冷水)、洗碗布

(1) 往空的易拉罐中倒入大半罐开水

(2) 大约 10 秒后,用洗碗布包裏着易拉罐并将易拉罐中的开水倒出

(3) 然后迅速将易拉罐开口朝下倒扣在盛有冷水的盆里(冰水效果更佳),易拉罐被压扁了

科学原理:易拉装入水后,罐内空气会被水蒸气排出:当把易拉報倒扣在凉水里时,罐内会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里边的水蒸气会迅速受冷变成水滴,此时罐内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大气压强大于易拉罐内部压强,由于内外压力差,易拉罐被空气挤压而变形。

27 隔空捏气球

实验材料:气球、矿泉水瓶、大头针、剪刀

(1)用大头针在接近瓶子的底部钻一个小孔然后用剪刀将小孔加大ー点点。

(2)将气球塞进瓶子,并把气球套在瓶口。

(3)把气球吹大,并用手指堵住瓶底小孔,这时发现气球不会变小,松开手指,气球则变小。

科学原理:当小孔被堵住后,瓶底的气压将小于气球以外的气压,因此,外面的大气压强就把气球往瓶子里压,不让它变小。松开手指后,瓶子和外面相通,瓶子里大气压强与瓶子外一样,无外力阻挡的气球由于弹性,缩回原来大小

28 瓶子吞鸡蛋

实验材料:宽口玻璃瓶子、去売熟鸡蛋、纸巾、打火机

(1)将熟鸡蛋去売,撕下ー片纸巾做成长条状,并点燃。

(2)几秒钟后,纸巾燃烧比较旺盛时,把纸巾丢进干燥的瓶子中。

(3)迅速用熟鸡蛋堵住瓶口不让空气进入。一会儿后,鸡蛋被慢慢吞入瓶中。

科学原理:燃烧的纸条会耗尽瓶中的氧气,导致瓶子内部大气压小于外部大气压,因此,外面的大气压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把鸡蛋推进瓶子中

29 气球大カ士

实验材料:宽ロ玻璃瓶子(如酸奶瓶)、气球、纸巾、打火机

(1) 把气球吹大,撕下ー片纸巾做成长条状,并点燃。

(2) 几秒钟后,纸巾燃烧比较旺盛时,把纸巾丢进干燥的瓶子中。

(3) 迅速用气球堵住瓶口不让空气进入。一会后,将气球提起,咦~玻璃瓶也被提起来了。

科学原理:原理同上。

30 有孔纸片兜水

实验材料:玻璃杯、纸片、皮筋、清水、牙签

(1) 取一张纸,用牙签在纸上扎十来个小孔。

(2) 往杯中加满水,将纸片盖在杯口,用橡皮筋将纸片固定。用手托住杯口,将杯子倒过来放手,水居然没有漏出来。再用牙签戳进去,水还是没有倒出来哦

科学原理:由于水有表面张力,小孔处被覆盖上一层薄薄的水膜,把水裹了起来,再加上杯外无处不在的空气,有一定的托举力,使水不会轻易漏出来,就算牙签戳进去,杯子里面的水也不会倒出来。

31 消失的花朵

实验材料:白纸、剪刀、自封塑料袋、水彩笔、深口杯子、水

(1) 将白纸剪成比塑料袋略小,在纸上画上漂亮的花。

(2) 将画有花的纸放进塑料袋里,将袋子直插入水中,花奇迹般的消失了。

科学原理:光是直线传播的,当光线从空气穿过水面,光线的传播方式会发生改变,光线就像向下弯腰一样,迷惑我们的眼睛,所以只要只要从斜上方观察,垂直插入杯中的物体就好像隐身了一样。

32 针扎气球

实验材料:气球、大头针

(1)将气球吹起(注意不要吹太鼓),找准气球底部最厚的位置。将针小心地扎入气球底部

(2) 气球竟然没有被扎爆。拔出大头针,气球漏气変小,将针插回去,气球又停止变小。

科学原理:在吹气球过程中,中间部分颜色会漸渐变浅,是因为橡胶分子被拉伸开来,而气球底部聚集了大量没有延伸开来的橡胶分子,因而颜色较深。当用细针轻轻地从气球底部扎入时,这些橡胶分子起到了一个缓冲的效果,所以没有爆炸。

33 空中悬浮的乒兵球

实验材料:吹风机、乒兵球

(1)先将吹风机头朝上,打开吹风机。

(2)将乒乓球放到风口上,然后松开手,这时候可以看到乒乓球悬浮在了空中。

(3)左右慢慢倾斜吹风机,乒乓球也会随着倾斜而不会掉下来

科学原理:本实验利用了伯努利效应。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悬浮在吹风机上方的乒乓球周围空气流速大,导致压强変小,大气压让乒乓球不容易左右移动,而吹风机朝上吹的力抵消了乒乓球的重力,于是乒乓球就悬浮在空中啦!

34 色素扩散

实验材料:量杯 2 个、取样勺、清水、色素、食盐

(1)一个杯中加入五分之一食盐后倒满清水,并搅拌均匀后静置 30 秒。另外一个杯中装满清水。

(2)向 2 个杯中分别滴入 3 滴色素,观察 2 个杯中色素的扩散现象,看看有什么不同。

科学原理:扩散是物质从高密度区域向低密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色素的密度比清水大,当色素滴入清水时,就以较快的速度向密度更低的水中扩散。而盐水密度比色素大,所以能看到色素悬浮在盐水上,一段时间后才缓慢扩散。

35 冷热水不混合

实验材料:自封塑料袋、色素、量杯 2 个、冷水、热水

(1)先将左边杯子装满冷水,在右边杯子里滴两滴色素,然后加满冷水。用塑料袋盖住有色素的杯子,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把盖住的杯子倒扣在另一个杯子上,杯口完全重合。缓缓抽去中间塑料袋,发现色素水和透明水慢慢混在了一起。

(2)先将左边杯子装满冷水,在右边杯子里滴两滴色素并加满热水。把有色素的热水杯倒扣在冷水杯上,杯口重合,缓抽去中间塑料袋,发现色素水和透明水没有混合在一起。

科学原理:由于两杯冷水密度相同,两杯冷水慢慢混在了一起。而热水温度高,分子间运动更加剧烈,使分子间的距离増大,导致热水密度比冷水小,密度小的溶液总是浮在密度大的溶液上方。于是热水在上的时候,两杯水就没有混合在一起。

36 迷失的方向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 1 个、纸、彩色笔,水

(1)在纸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绘制不同的图案及文字。

(2)往玻璃杯注满清水,将画好的图案立起并置于玻璃杯后 10 厘米左右。(距离很重要) (3) 观察从玻璃杯中看到的图像和原图像有什么不同

科学原理:光线从空气中进入水中时,传播介质发生了変化,所以光线发生了折射。另外,玻璃杯倒满水后,圆桂形的水柱相当于ー个凸透镜,在某个距离区间内,我们看到的图像就变成了左右反向的图像。

37 调皮的纸团

实验材料:矿泉水瓶 1 个、纸巾 1 张

(1)将纸巾揉成一个小纸团,将瓶子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将小纸团放在玻璃瓶口。

(2)嘴巴在距离瓶口 10 厘米左右,对准瓶口的纸团用力吹一ロ气,观察纸团的运动情况。

科学原理:由于瓶内被空气“占满”,我们吹出的气流进不到瓶内,却在瓶口形成了一个低压区。根据伯努利效应,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我们吹出的气流比瓶内静止空气的压强低,于是纸团不但不会被吹进瓶子里,反而会被瓶子里的空气推出来

38 鸡蛋跳水

实验材料:熟鸡蛋、水杯、透明胶、纸皮 2 块(从快递箱剪下来的)

(1)水杯倒入水,将一块纸皮居中放置在杯子上方。取另一块纸皮,用胶带将两端连接做成一个纸筒

(2)将纸简竖立在纸皮中央,然后将鸡蛋放在纸筒上方(鸡蛋和水杯处于同一条竖直线上)。用手快速将纸皮推开,观察鸡蛋掉落的情况。

科学原理:牛顿说过,运动中的物体希望保持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希望保持静止状态,除非有外力施加在它们身上。因此鸡蛋想做的事情就是“赖着不走”。纸皮被瞬间移开后,鸡蛋失去了承載物,在重力作用下掉落杯中。

39 硬币装水

实验材料:1 元硬币、色素、量杯、滴管、水

(1)量杯中加入 20 毫升清水,并滴入两滴色素。

(2)用滴管吸取色素水滴到硬币表面,不断往上滴水。

(3)硬币上的水珠越来越大,晃晃悠悠的,继续往上滴水,水珠终于破裂,

科学原理:硬币居然可以存住这么多水,其实这井不是硬币的功劳,而是借助了水的表面张力,在水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把水裹了起来,所以水オ不会往外溢出。

40 彩虹泡泡龙

实验材料:洗碗布、矿泉水瓶、橡皮筋、洗洁精、碗、色素、剪刀

(1)往碗中倒入 50 毫升水和 20 毫升洗洁精,搅拌均匀,泡泡水就调制好了。

(2)用剪刀将塑料瓶底剪掉,将洗碗布套在剪开的一端,并用橡皮筋固定。

(3)将洗碗布沽取泡泡液,并在布上滴上几种颜色色素,从瓶口往里吹气,一条彩虹泡泡龙就出现咯。

科学原理:泡泡是由空气和水与洗洁精的表面活性剂产生的。洗碗布上的每个小缝隙就像一个个吹泡泡的管子,在上面滴上几种色素,色素附着在吹出的泡泡上,就形成了彩虹泡泡。

41 神奇的水袋

实验材料:保鲜袋、水、铅笔

(1)往保鲜袋装入少量水的水,扎紧袋口(由于保鲜袋比较薄,所以不要装太多的水哦,太重的话容易把裂口拉大!)

(2)将削尖的铅笔旋转进入水袋(畦!神奇的现象出现了,水袋没有漏呢!)

科学原理:铅笔的表面规则而光滑,而保鲜袋是有弹性的,当铅笔刺穿保鲜袋之后,保鲜袋能够紧紧地包裹住铅笔的外缘,所以保鲜袋仍然能够密封不漏。

42 隔空数援

实验材料:杯子、乒兵球、吸管

(1)将乒乓球放入杯子中,用吸管近距离朝杯子里的乒兵球吹气,乒乓球飘了起来。

(2)吸管往上移,距杯子高一点的位置,再次用吸管朝杯子里的乒乓球用力吹一口气,乒乓球竟飞了出来。

科学原理: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当对着球上方不断吹气时,乒乓球上方的空气流速加快,导致乒乓球上方的压强变小,而乒乓球底部压强更大,底部空气向上的压力抵消了乒乓球的重量,所以乒乓球オ会飘起来甚至飞出杯子。

43 水流控制乒兵球

实验材料:水、盆、乒兵球

(1)将乒乓球放入空盆中。

(2)用水浇在乒兵球上,发现乒乓球居然被水流控制了。

科学原理:往乒乓球上浇水时,乒乓球上面流速大于下面的流速,因此,乒乓球上面的压强比下面的压强小。当水流中的乒乓球偏离水流中心向其它方向运动时,由于上下压カ差,下方的大气压强会将乒乓球往压强小的水流中收推,看起来就像被水流控制了。

44 叛逆的瓶子

实验材料:矿泉水瓶、大头针、色素、水

(1)往塑料瓶中倒满水,滴入几滴色素,将瓶盖拧紧并摇晃均匀。

(2)用大头针在塑料瓶身靠近底部位置戳若干个小孔。

(3)在瓶盖拧紧的情况下,有孔的瓶子竟然不会漏水。将瓶盖打开,水从小孔喷射出来。

科学原理:护紧瓶盖的瓶子内部大气压力小于瓶子外部的大气压力。且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小孔处被覆盖上ー层薄薄的水膜,将小孔处的水挡住。当用力挤压瓶身或者打开瓶盖后,瓶内空气压强増大,使得小孔处的水膜破裂,水于是从小孔处流出来。

45 皮筋穿越

实验材料:橡皮筋、手机

由于此实验无法用文字表述,实验方法请参考教学视频。(关注公众号【小学生科学商店】,点击菜单栏-科学视频,可观看教学视频。)

46 摩擦自锁

实验材料:铁环、细链

由于此实验无法用文字表述,实验方法请参考教学视频(看视频方法,同上)。

47 逃出手心

实验材料:铁环、细链

由于此实验无法用文字表述,实验方法请参考教学视频(看视频方法,同上。)

48 神奇的沙子

实验材料:神奇沙、玻璃杯、取样匀、水、盘子、纸巾

(1) 往玻璃杯倒入大半杯清水,将神奇沙倒入水中,用取样勺将沙子捞起,沙子竟然是干的

(2) 取出沙子的方法:玻璃杯内的水倒出直到沙子快要倒出来时停止,取一个盘子,将剩余的沙和水倒入盘中,然后用纸巾将沙里的水吸干就可以啦。

科学原理:神奇沙是把普通的沙子镀上一层厌水膜,导致水分子不会附在沙粒表面,当把沙子倒进水里的时候,这些沙子会聚集起来,变成类似一团蜡的样子;但是只要一离开水,沙子就会回复原本的样子。

49 隔空取水

实验材料:瓶子、杯子、弯头吸管(盒装牛奶背面的吸管)、水

(1)往瓶中加入水,并插入吸管,调整好吸管角度。

(2) 深吸一口气,嘴巴堵住瓶口,一手捏着吸管一手堵住瓶口缝隙,往瓶中吹气。

(3)吸管喷出一股水柱注入到前方的玻璃杯中。

科学原理:向瓶口吹气时,瓶内的气压会越来越高,由于瓶中空间有限,而吸管就形成一个对外的通道气压便压迫瓶中的水,经由吸管向外。若用力吹入空气,瓶内的气压瞬间变大,会喷出强而快速的水柱;反之则会喷出弱而慢速的水柱

50 水吸兵兵球

实验材料:瓶子、兵乓球、水

(1)将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将瓶子倒立过来,松开压住乒乓球的手,乒乓球掉落。

(2)把瓶子内装满清水(刚好要逸出最好)。把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压住后把瓶子倒立过来。

(3)松开压住乒兵球的手,发现乒乓球被吸住了。

科学原理:这都是大气压强的作用,瓶子里都是水,压强比外面低,于是大气就把乒乓球压在了瓶口。

51 水瓶龙卷风

实验材料:妙接器、雪碧瓶 2 个、色素、剪刀

(1)准备两个 500 毫升雪碧瓶,用剪刀将瓶口塑料圏和瓶身塑料纸去掉。(也可选用可乐、芬达、康师傅、冰红茶、绿茶、冰糖雪梨)、统一阿萨姆奶茶等塑料瓶。

(2)一个瓶子装入四分之三的水,并滴入 3 滴色素,另一个瓶子不装水。

(3)将妙接器与装有水的瓶口组装在一起,之后把空瓶子倒过来与妙接器另一端相接。

(4)装有水的瓶子朝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摇晃几圏,水中出出一个小漩涡,就像迷你龙卷风。

科学原理:在摇晃水瓶时,瓶内周边的水由于惯性力,离开水瓶的中心位置,水出现了一道旋涡。当瓶子里的水旋转起来后就会从瓶口到水最高面产生一个气流通道,空气对水的阻力减小,这样瓶子里的水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流出。

52 海底世界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瓶、雪碧、葡葡干

(1)往透明望料瓶中倒入大半瓶雪碧。一手扶着瓶子,一手轻弹瓶壁,将附着在瓶壁的气泡弹开。

(2)往瓶中倒入约10粒葡萄干,葡萄干竟然像小鱼一样,在瓶子里忽上忽下的游了起来。

科学原理:碳酸饮料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打开饮料瓶盖后,二氧化碳以气体形态滥出,形成许多小气泡。部分气泡依附于葡萄干,导致其浮力大于自身重力,葡萄干因此上浮。随着气泡逐渐破裂,浮力小于重力,葡萄干又下沉。如此反复,就出现了类似水族箱的奇妙场景。

53 倒立的水

实验材料:玻璃杯、纸

(1)往玻璃杯中倒满凉水,确保水面略高于杯口。

(2)将白纸盖住杯口,并让水充分浸湿纸片,避免杯口与纸片之间有空隙。

(3)一手轻压纸片,一手拿着杯子,并将杯口朝下倒立,观察纸片的情况。

科学原理:由于纸片受到水的表面张力影响,与杯口紧密接触完全闭合起来,井对纸片形成一定的向上拉力,此时杯内的压强小于杯外,大气压强与水的拉力形成一个合力,抵消了杯内水的重力及纸片自身重力,纸片受力平衡,自然就把水挡在杯子里不会漏下来。

54 彩虹摩天轮

实验材料:彩虹糖、盘子、水

(1)取出约 10 到 12 粒彩虹糖,颜色错落的均匀摆放在盘中围成一圈。

(2)往盘子中央部位轻轻倒入约 30 ml 常温清水,水面高度与彩虹糖中间位置高度一致。

(3)观察彩虹糖色素在盘中的扩散情况。

科学原理:水接触彩虹糖后,色素开始溶解于水,水的密度增大并向密度小的区域没有方向的四处扩散。当某颗彩虹糖色素与另外一颗彩虹糖色素相遇时,由于密度相似,于是两种颜色均朝盘子中央密度更小的区域扩散,最终形成类似彩虹摩天轮的形状。

55 吸管独奏

实验材料:弯头吸管(盒装牛奶背面的吸管)、玻璃杯、剪刀

(1)在吸管三分之ー处剪个约四分之三深度的小口。

(2)在吸管切口处弯折出一定的角度,尽量接近直角。

(3)往水杯中倒满清水。将靠近切口一端的吸管插入水中,然后从另一端用力吹气。吹气同时不断改变插入水中的深度,并留意声音发生的变化。

科学原理:吹入的气流经过吸管切口处时,气流撞击到下端吸管内壁产生旋涡引起共鸣而发出声响。声音的高低则与共鸣腔的大小有关。抬高吸管时,共鸣腔増大,声音变低;压沉吸管,共鸣腔变小,声音变高。因此,不断改变吸管插入的深度,声音也随着发生变化。

56 漂浮的针

实验材料:盆、面巾纸、缝纫针

(1)直接将针放在水面,针马上就沉入水底了。

(2)撕一小块面巾纸放在水面上,再把针放在面巾纸上。

(3)一段时间后面巾纸沉入水底,而缝纫针却还浮在水面。

科学原理:直接将针放在水面上,针会破坏水的表面张力沉入水底。而先将面巾纸放在水面,针放在面巾纸上,在面巾纸慢慢下沉的过程中,水分子便有了重新形成张力的时间,水的表面张力像一层透明的源膜,将缝纫针托在水面!

57 牙签快艇

实验材料:牙签、洗洁精、一盆水

(1)准备好一盆水。

(2)取一支牙签,牙签粗的一端洁一点洗洁精,再将牙签轻轻放入水盆中,牙签像快艇一样冲了出去。

科学原理:洗洁精含有表面活性剂,且易溶于水。所以能让沽了洗洁精的牙签在水面移动。

58 棉线钓冰块

实验材料:冰块、盐、棉线、盘子 1 个、取样匀

(1)取出一块冰块放在盘子里,然后将棉线搭在冰块中央,并尽量让细线与冰块贴合紧密。(2) 沿着棉线均匀撒上约十几粒食盐。(盐不宜多,否则容易失败)

(2)静置 1 分钟后,轻轻提起棉线,冰块被钓了起来。

科学原理: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使冰更容易融化。往棉线周边撤入少量食盐后,融化的雪水又被周边低温影响而重新结冰,于是将棉线和冰块冻在一起。

59 围困的冰块

实验材料:玻璃杯、色素、食用油、水、冰块、搅拌棒

(1) 往玻璃杯中倒入半杯清水,往清水中滴入 2 滴色素,搅拌均匀。

(2) 往玻璃杯中倒入约 80 ml 食用油,取一块冰块轻轻投入玻璃杯,观察冰块所处的位置(3) 尝试用搅拌棒将冰块压入水底,观察冰块所处的位置。

科学原理:水、油、冰三种物质中水的密度最大,而油的密度最小,冰块介于油和水之间因此,水处于杯子最底端,油处于最顶端,而冰块则悬浮在水和花生油之间。

60 想潜水的兵兵球

实验材料:玻璃杯、兵兵球、盆、清水

(1)第一招直接上手式-用蛮力将乒乓球君推入深水区,失败

(2)第二招-闷葫芦式-用玻璃杯扣住乒乓球,然后用力往下压,成功!乒兵球同学终于成功潜入水中

科学原理:当我们直接用手按压乒乓球,由于水的浮力远大于乒乓球的重力,所以乒乓球会被托起来,浮在水面上。而用空玻璃杯扣压乒乓球,杯中空气把水推开,杯中没有水,乒乓球自然就跟着被压到了水底。

61 水往高处流

实验材料:量杯 3 个、弯头吸管、色素、水

(1) 取一个量杯倒扣在桌面,另一个正放在倒扣的量杯上,往杯中滴入 3 滴色素并倒入 100 毫升清水。再取一个量杯放在桌面上。将吸管中装满水(可用吸管喝水的方式往吸管装满水),用食指堵住较短的那端口子,慢慢放入装水的量杯中,另ー只手将吸管较长一端口子放入另一量杯中

(2) 放开堵在吸管上的食指,压住吸管不要翘出水面。水流经过吸管高处流入另一量杯中。

科学原理:实验中吸管内最高点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往低位管口处移动,在类似倒 U 型的吸管内部产生负压,导致高位管口的液体被吸进最高点,从而使液体源源不断地流入低位置量杯中,直到高处量杯中吸管底部与液面齐平オ 停止。这种现象叫虹吸现象。

62 柠檬破气球

实验材料:柠檬或橘子、水果刀、气球

(1) 首先将气球吹大,口扎紧。用水果刀切下ー小块柠檬皮。(柠檬可用橘子代替)

(2) 对着气球挤压柠檬皮,将柠檬皮中挤出的汁液喷在气球上,气球爆炸。

科学原理:柠檬皮(橘子皮)外面有一层油脂腺,里面含有柠檬烯等这种有机溶剂,可以溶解气球表面的橡胶,所以オ会轻易使气球爆裂。

63 柠檬喷火

实验材料:柠檬或橘子、水果刀、蜡烛、打火机

(1) 从新鲜柠檬上切下ー小块柠檬皮

(2) 点燃蜡烛。将柠檬皮靠近蜡烛火焰,用手指挤压橘子皮,使柠檬皮中挤出的汁液喷向火焰,观察蜡烛火苗的情况。(柠檬可用橘子代替)

科学原理:柠檬皮(橘子皮)中含有天然的香精油等可燃有机物,对着蜡烛火焰挤压柠櫲皮(橘子皮)时,香精油也一并被挤出来。当香精油接触到蜡烛火焰后起火燃烧,发出明亮闪烁的火光,同时伴随着噼里啪啦的响声。

64 筷子提大米

实验材料:大米、漏斗、筷子、塑料瓶

(1)借助漏斗往瓶中倒入大米,并倒满到瓶口。

(2)然后将筷子插入米中,尽可能插深一点,方向尽量竖直,摇異瓶子,将大米压实。

(3)筷子成功提起了一瓶子的大米。

科学原理:本次试验运用到静摩擦力的原理,当筷子插入米中后,筷子与米,米与瓶壁之间都有静摩擦力而被压实的大米对筷子和瓶壁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让静摩擦力变得很大,于是我们便可以用筷子轻松地把整瓶大米提起来。

65 自制泡泡水

实验材料:量杯、搅拌棒、白糖、洗洁精、水、吸管

(1)用量杯量取 40 毫升清水、20 毫升自糖、20 毫升洗洁精。将清水倒入白糖中井搅拌均匀。将搅拌好的糖水倒入洗洁精中,再次搅拌均匀,泡泡水就做好啦。

(2)取一根吸管,一头端放入泡泡水中,并在另一端吹气,好多泡泡呀(快来尝试更多玩法吧

科学原理:泡泡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而形成的。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让这些水分子就像被黏在一起一样,但如果水分子之间过度黏合在一起,泡泡就不易形成了。洗洁精和白糖“打破”了水的这种表面张力,它把表面张力降低到吹泡泡所需的最佳张力。

66 水中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色素、大可乐瓶、小号窄ロ瓶、热水、冷水、小石块

(1)把大可乐瓶上部剪掉,撕掉标签。装入五分之四的冷水。

(2)往小号窄口瓶内滴入 10 滴色素后倒入五分之四的热水,往瓶内装入几块小石块配重。

(3)拿起窄口瓶放入大可乐瓶中,并借助搅拌棒将窄口瓶推入大可乐瓶底部。

(4)窄口瓶中的热水像火山喷发一样从瓶口涌出并上升至大可乐瓶顶部,如火山喷发的烟云一般。

科学原理:小号窄口瓶中装的是热水,大瓶中装的是冷水。热水温度高,分子间运动更加剧烈,密度比冷水小。当装有热水的窄口瓶进入装有冷水的大可乐瓶中时,密度更小的热水就会往上涌,所以就产生了我们看到的“火山喷发”现象

67 杯沿的硬币

实验材料:碗、硬卡片(或扑克牌)、水、硬币

(1)往碗中倒满水,水面略高于碗沿,卡片放在碗口,一端接触水面,另一端悬空于碗沿外

(2)往悬空在碗沿外的卡片这端放上一枚 1 元硬币,卡片和硬币竟然没有掉落,持续往上加硬币,看看在不掉落的前提下最多能放几枚硬币。

科学原理:与水面接触的卡片受到水的表面张力所形成的拉カ,该力与另一端硬币所产生的重力相等,卡片处于两端受力平衡,因此硬币和卡片都能稳稳地保持静止不掉落。

68 水流转转瓶

实验材料:矿泉水瓶、大头针、棉线、漏斗、色素、水

(1)围绕瓶身接近的底部位置同一方向各扎一个孔,使孔的方向为同一方向。

(2)将棉线系在瓶口。可乐瓶中滴入几滴色素,加满水。

(3)捏住棉线把可乐瓶提起,瓶子朝水流相反的方向旋转起来。

科学原理:由于小孔是向同一方向偏,水流出后受反冲力作用影响,从而推动瓶子旋转。

69 简易净水装置

实验材料:量杯 2 个、纸巾、泥水

(1) 用量杯装一杯泥水。把纸巾叠成长条形,一端放入空量杯中,一端放入泥水中。

(2) 两个小时后泥水只剩半杯,空量杯中得到半杯清澈的水。

科学原理:原理请参考“蔬菜换装”。

70 吸管吸纸屑

实验材料:吸管、纸巾、毛衣

(1) 取一张纸巾,撕成一片片碎纸屑撒在桌面。

(2) 将吸管放入毛衣中来回摩擦 20 次左右后,靠近桌面的碎纸屑,观察现象。

科学原理:原理请参考“控制吸管”。

71 任性的蜡烛

实验材料:蜡烛、玻璃杯,纸板、打火机

(1)点燃蜡烛,取一块纸板竖立在蜡烛一侧,从同一侧对着纸板吹气,怎么用力吹都吹不灭烛火。

(2)重新点燃蜡烛,将玻璃杯放在蜡烛一侧,并从同一侧对着玻璃杯吹气,烛火轻易被吹灭。

科学原理:当气流遇到圆柱体时,气流会分成两股,并分别沿着圆柱体的边缘绕到圆柱体的另一侧,再汇聚成股气流继续前进。因此能将障碍物另ー侧的蜡烛吹灭。而气流遇到平面障碍物时分别向两边动,无法在障碍物另側重新汇聚,因此无法将蜡烛吹灭。

72 乒乓球芭蕾

实验材料:量杯、乒乓球、水

(1)向量杯中倒入过半的水,将乒乓球放在水上,观察现象。

(2)向量杯加满水,使水面高出量杯杯沿。把乒乓球放在杯沿,看到乒乓球向另一边运动。

科学原理:没有加满水的量杯,杯中液面是下凹的,所以放入水中后静止不动。水加满后,张力使水高出杯口,形成上凸的液面,在形状相反的液面的张力作用下乒乓球产生相反的运动趋势。

73 变色的苹果

实验材料:柠檬酸、量杯、苹果、取样句、盘子、水果刀

(1)量杯量取 20 毫升清水,加入半勺柠檬酸,搅拌均匀后倒入盘中。

(2)将苹果对半切开,并迅速将其中一半苹果切口朝下放入盘中,3 秒后拿起。将两半苹果切口朝上静置半小时后,观察两半苹果变色的情况。

科学原理:苹果中的酚类物质遇到氧气后被氧化生成酚类氧化物,导致苹果切面变黑。而柠檬酸抑制了酚氧化酶的活性,柠檬中的维生素 c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使苹果氧化过程变缓。所以,要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

74 水的平衡术

实验材料:长形塑料保鲜盒、量杯、小石头、水

(1)将塑料盒放在量杯上,并让其保持平衡。然后在盒子一端放入一块小石头,塑料盒往一边倾倒。

(2)将塑料盒重新置于量杯上,并让其保持平衡,往塑料盒里倒入半盒清水。

(3)再次将小石头放入塑料盒一端,盒子依然保持平衡,可尝试加入更多的小石头。

科学原理:往保持平衡的空塑料盒一端放入小石头,使得这一端重量大于另一端,因两端重量不相等而失去平衡。往塑料盒中加水后,小石头的重量等于其排开水的重量,而排开水又被均匀分布到整个塑料盒,塑料盒两端重量相等,故能继续保持平銜。

75 旋转的纸蛇

实验材料:烛、纸片、笔芯、牙签、笔、剪刀、打火机

(1) 用笔在纸片上画上螺旋线,用剪刀沿着螺旋线剪开。将牙签插入蜡烛,并将笔芯套在牙签上。

(2) 将螺旋状纸片顶端捏出一个小帽子形状的凹槽,然后将笔芯尖顶在凹槽处,纸片最低处需距火焰 5 厘米左右。点燃蜡烛后,纸片竟转了起来(纸片可能会被燃烧,注意用火安全)

科学原理:蜡烛的燃烧使周围的空气变热,空气受热后,空气分子的运动加剧,向四周扩散的能力増强导致热空气密度变小,相比周边密度大的空气,受热后的空气就会上升,形成一股向上的热流,井推动螺旋状的纸片开始旋转。

76 彩色珍珠雨

实验材料:透明瓶子、量杯、色素、滴管、食用油、水

(1)取三个量杯,倒入适最清水,分别滴入不同颜色色素之后搅拌均匀。往透明瓶子中倒入半瓶食用油。

(2)用滴管吸取量杯中的有色液体,将其滴入盛油的透明瓶子中,我们会发现它们像珍珠一样落入油中。

科学原理:本次试验中,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混合甘油酯(有机物),水是无机物,它们的分子结构大不相同,无法互溶。密度也不相同,水的密度比油大。所以,加了色素的水被滴入油中时,形成球状的着色小水珠井沿入瓶底。

77 瓶子吞气球

实验材料:透明瓶予、气球、热水(80℃左右)、一盆冷水

(1)往瓶子中装满热水,并静置 1 到 2 分钟,然后倒出。

(2)迅速将气球套在瓶口,并将瓶身浸入冷水中。气球竟被吞入瓶中。

科学原理:瓶子内的气体受热时膨胀,套上气球之后,气体总量不变,随之温度降低,气体体积减小,导致瓶内气压小于外部大气压,所以气球会被外部的大气压挤进瓶子里。

78 空气炮

实验材料:矿泉水瓶、剪刀、气球、蜡烛

(1)将矿泉水瓶从中间裁开,将气球从中间剪开

(2)用气球的下半部分套住剪裁下来的矿泉水瓶的上部(带有瓶口的一半)。

(3)将瓶口对准点燃的蜡烛,用手拉伸气球再突然放开。蜡烛被空气炮轰灭了

科学原理:松手后,气球迅速恢复原状,同时将多出的空气从炮筒中挤出井形成气流,将蜡烛吹灭。

79 自制橡皮泥

实验材料:面粉、食盐、食用油、色素、量杯、碗、匀子、清水(后面有实验需要用到橡皮泥)

(1)将一量杯面粉倒入碗中,再加一勾食盐,加入少量食用油再加入少量凉水,搅拌均匀(水不要加太多,如果太干了再加点水,太湿的话可再加入适量面粉)。将面粉揉成面团。

(2)加入自己喜欢的色素,用力揉捏面团,直到面团光滑细腻不粘手即可。

科学原理:为什么要往面团中加入食盐和油呢?它们对面团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原来,油可以使面团不粘手,增加面团可塑性;而加入食盐可以使面团水份流失的更慢些。

80 自制温度计

实验材料:透明瓶子、透明吸管、色素、橡皮混、冷水、热水。在做这个实验前请先完成“自制橡皮泥”实验。家里有橡皮泥的可忽略。

(1)往瓶中倒入五分之一清水,并滴入几滴色素。

(2)用橡皮泥将吸管包裹在中央,把吸管插入瓶内并让吸管接触到瓶内的水,然后用橡皮泥把瓶口密封好,不要漏气。这样,温度计就做好了。

(3)将温度计放在热水里,吸管中的水柱往上升,从热水杯拿出自制温度计就会往下降。

科学原理:把温度计放在热水杯里时,瓶子里的空气就会受热膨胀,将水压进吸管,水柱就会上升。把温度计从热水中取出,瓶子里面的空气遇冷会收缩,吸管中的水柱就会下降。

81 彩色陀螺

实验材料:量杯、牙签、硬纸皮或卡纸、双面胶、彩色笔、铅笔、橡皮泥。在做这个实验前请先完成“自制橡皮泥”实验。家里有橡皮泥的可忽略。

(1)用铅笔在硬纸皮上画个圆心点,将量杯底部中心点对准圆心点并围绕量杯画个圆。

(2)用剪刀将画好的圆剪下,并用彩色笔上色,用剪刀在圆中间钻一小孔。

(3)取一支牙签,撕下ー小段双面胶粘在牙签中部,再将牙签插入圆纸皮的小孔。

(4)取一小团橡皮泥粘在牙签与纸皮底部接触位置,彩色陀螺就做好了

科学原理:用手转动陀螺后,短时间内陀螺各部位的作用力处于动态平衛状态,所以陀螺能够保持平衡的旋转一段时间。

82 吹不走的球

实验材料:乒乓球、漏斗。

(1)将漏斗嘴垂直于胸前,将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由于重力乒乓球掉了下来。

(2)将乒乓球抵住漏斗口,手不要松开。

(3)用力朝漏斗嘴吹气,并把手移来,乒乓球在漏斗中旋转直到停止吹气オ会落下来。

科学原理:当乒乓球紧點漏斗孔并向漏斗吹气时,气流从乒乓球与漏斗壁的间隙中流过:间隙中气流速度很快,其压强就很小。而空气中的大气压要比它大得多,所以往漏斗吹气时乒乓球不会掉下来。

83 反冲气球车

实验材料:气球、吸管、线、双面胶、剪刀

(1)剪一段吸管,将线穿过吸管;将线两端固定好,可以固定在门把手或椅子上,线要拉直。

(2)将气球吹起来,捏紧气球口,不要漏气;将吹好的气球用双面胶固定在吸管上。

(3)拉直绳子,将气球拉到一端;松开气球出气口气球就带着吸管顺着绳子飞奔起来了。

科学原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气球向后喷气时,气球给空气施了一个很大的作用力;相应的,空气也会给气球施加一个反作用力,在该反作用力的推动下,气球飞速向前飞行。

84 防水涂层

实验材料:蜡烛、色素、取样匀、纸巾

(1)点燃蜡烛,待蜡烛熔化出蜡烛油;取一张纸巾,将蜡烛油倒在纸巾上并用取样勺刮均匀

(2)取一瓶色素,滴一滴在纸巾没有涂抹蜡烛油的一端,色素迅速扩散开来。再滴一滴在凃抹过蜡烛油的地方,发现色素在纸巾上形成水珠。

科学原理:蜡烛的主国原料是石蜡。易熔化,密度小于水且难溶于水。所以隔绝了水与纸的接触。

85 飞槍走壁

实验材料:硬币、气球

(1)取一个气球,将硬币放入气球;将气球吹满气。

(2)捏住出气口,并轻轻旋转气球;硬币在气球内壁飞檐走壁般的旋转。

科学原理:由于硬币在气球内部旋转,受到向心力的作用,向心カ是一种拉力,在做圆周运动的硬币,其方向随着物体在圆周轨道上的运动而不停改变。所以,硬币沿着气球内壁做圆周运动,硬币井不会掉下来。

86 皮筋会唱歌

实验材料:纸杯、皮筋、牙签

(1)用牙签在纸杯底部中央戳一个小孔。用牙签将橡皮筋戳进小孔内。

(2)将牙签折短,用橡皮筋将牙签固定在杯内底部。

(3)将皮筋拉出不同长度井拨动皮筋,纸杯里传出不同频率的音声。

科学原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尖锐与低沉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反之就越低沉。

87 土电话

实验材料:量杯、线、胶带

(1)首先撕下两小段胶带

(2)将准备好的长线两端用胶带分别粘在两个量杯底部。

(3)土电话就做好了,试试效果怎么样。

科学原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途径有三种: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不能传声。

88 眼镜不起雾

实验材料:护目镜、洗洁精、热水

(1)用量杯装一杯热水,将护目镜镜片靠近热水上方,镜片马上就起雾了。

(2)取洗洁精涂抹在镜片上,并用纸巾擦拭干净。

(3)将护目镜镜片靠近热水上方,被洗洁精拭擦过的镜片没有起雾。

科学原理:起雾是水蒸气凝结在镜片成为细小的小水珠,洗洁精是一种表面活性剂擦拭后会破坏了水珠的表面张力,从而看不到小水珠,也不会形成雾膜。

89 鸡蛋在微笑

实验材料:鸡蛋、白酷、棉签

(1)准备少许白醋,用棉签蘸取白醋,然后在鸡蛋上画出想要画的图案。需要蘸取白醋反复多画几次,让白醋与蛋壳充分反应。

(2)画好后将鸡蛋静置一两分钟,再用纸巾将鸡蛋擦拭干净,图案显现。

科学原理:白醋会和鸡蛋亮里的碳酸钙反应,从而腐蚀鸡蛋壳,使鸡蛋亮变薄。

90 鸡蛋立正

实验材料:鸡蛋、食盐

(1)尝试直接将鸡蛋竖直立在桌面上,鸡蛋无法直立。

(2)在桌面撤少许食盐,并将鸡蛋一端与桌面的食盐颗粒接触,并不断调整鸡蛋的重心位置,鸡蛋竟站立起来了。

科学原理:鸡蛋底端与食盐颗粒在桌面上共同形成了ー个稳固的承托结构,相当于增大了鸡蛋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且整个接触面呈水平状态。此时鸡蛋的重心与整个支撑结构的支点处于同一条铅垂线,因此鸡蛋能竖立起来而不倾倒。

91 油水分离

实验材料:试管、试管架、滴管、色素、食用油、水

(1)用滴管往试管内滴入半试管清水,然后滴入 1 滴色素,摇晃均匀。

(2)用滴管吸取食用油滴入试管,试管 7 分满即可。

(3)盖上试管盖子摇晃试管,再让试管在试管架上静置 1 到 2 分钟后观察现象。

科学原理:正常条件下,油和水的分子大小不同,密度不同、粘度不同,所以不会混合,而且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所以油会浮在水的上面。

92 油水混合

实验材料:试管、试管架、滴管、色素、食用油、水、洗洁精

(1)用滴管往试管内滴入半试管清水,然后滴入 1 滴色素,摇晃均匀。

(2)用滴管吸取食用油滴入试管,试管 7 分满即可。再滴入两滴洗洁精。

(3)盖上试管盖子晃动试管。再让试管在试管架上静置 1 到 2 分钟后观察现象。

科学原理:洗洁精可以使油乳化成小油滴,阻止油珠重新聚集,使油均匀分散悬浮于水上,所以看起来就像油水真的混合在一起了。

93 纸杯煮水

实验材料:纸杯、蜡烛、打火机

(1)给纸杯里倒入约 20 毫升涼水,覆盖整个杯底

(2)点燃蜡烛,给纸杯底部中央持续明火加热。

(3)当杯子里的水冒热气后,观察纸杯的情况。

科学原理:纸的着火点在 100℃以上。而纸杯中的水的温度无法超过 100 C,它会不断吸收杯底的热量。因此只要杯子里有水,纸杯就不可能着火。

94 穿越 A4 纸

实验材料:A4 纸、直尺、剪刀、笔

(1)将 A4 纸对折后,在开口一边用直尺每隔 1 厘米做一个标记。另一边每隔 2 厘米做次标记。

(2)沿着 2 厘米间隔的标记剪 A4 纸,注意不要剪断了。然后再沿着另一边 1 厘米间隔标记剪,也不要剪断。

(3)再把 2 厘米间隔一边对折的部分剪开。A4 纸被剪成一个大圆圈,一个成人可轻松从中穿过。

科学原理:我们用弯曲的剪法,扩大了纸张的周长,在纸上的每一次載剪,都构成 A4 纸环周长的一部分。每多剪一个标记,圆环就就多出一段。待纸张对折的地方剪开之后张纸就能够变成一个闭合的大圆圈。因此,标记间隔越小,裁剪次数越多,A4 纸的周长就越大,形成的纸环也越大。

95 滴水不沾

实验材料:1 盆水、量杯、一张纸

(1)将纸揉成团放入杯底,并固定避免滑落。

(2)竖直将玻璃杯放入水中,水位超过杯中纸巾的位置竖直将量杯取出,发现里边的纸仍然是干燥的。

科学原理:水杯中的纸,虽然处于水面以下,但是由于杯子中除了有纸,还有大量的空气。当我们把杯子垂直倒扣到水中时,杯子里的空气无法漏出,这些空气将水排除在外,从而保护了杯中的纸。

96 荷塘月色

实验材料:白纸、彩色笔、剪刀、盘子、水

(1)将 A4 纸載剪成多张小纸片,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小纸片上画上花朵的轮廓并上色。

(2)沿着花朵的轮廓线裁剪将花辯逐一向中间依次折叠。往盘中倒入清水,将刚才折叠好的纸花轻轻放在水面上,纸花在水面缓缓盛开

科学原理:纸张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当水港入纸张的纤维后,纤维会膨胀,使得纸张会沿着折位张开,于是就出现了类似花开的效果。

97 倒水绝技

实验材料:大容量塑料瓶、水、盆。你知道如何怏速把瓶子里的水倒空吗?你有没有注意到,倒水时候瓶口咕噜咕噜的,水出来的很不流畅?

(1)瓶子中装满水,手掌堵住瓶口,并将瓶口朝下坚直放置。

(2)移开堵住瓶口的手,水噜咕噜的从瓶口倒出,很不流畅。

(3)重复第一步骤;一手堵住瓶口,一手扶着瓶底,朝一个方向打圈摇晃。

(4)移开堵住瓶口的手,瓶中的水形成水龙卷,快速的流出瓶口。

科学原理:当我们正常倒水的时候,需要空气进入瓶中把水置換出楽,所以瓶口ー直处于出水-进气-再出水“的循环过程。置换的过程当中,水的流向和水流的大小ー直处于変化之中,井不稳定。当摇晃瓶子使瓶子里的水旋转起来后就会从瓶口到水最高面产生一个气流通道,空气对水的阻力减小,这样瓶子里的水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流出。

98 多出的纸

实验材料:白纸、直尺、铅笔

(1)在纸的一侧每隔三分之ー处做一个标记。

(2)在纸的另一侧一半处做一个标记。

(3)将两个长边相互对折再展开铺平。

(4)分别在三个标记处画一条垂直于对折线的直线。

(5)把三条垂直线剪开,然后把纸的一半翻面,咦 A4 纸看起来怎么变多啦。

科学原理:本实验利用了逻辑误导,和错视。纸其实井没有多,通过翻面让中间部分立起。然后不停把中间部分向两边翻折误导你的眼睛觉得它多了一块。

99 莫比乌斯带

实验材料:大剪刀、透明胶或双面胶、白纸

(1)从 A4 纸中剪出 3 片大小相等的长形纸带

(2)将第一条纸带首尾相连,粘到一起,沿着中间剪开变成了两个纸带。

(3)将第二条纸带一端旋转 180°首尾粘到一起,沿着中间线剪开纸带变成了一个大圆环。

(4)将第三条纸带一端旋转 360°首尾粘到一起沿着中间线剪开纸带変成了两个套在一起的纸带

科学原理:这个实验是著名的莫比乌斯带,公元 1858 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和约翰・李斯丁发现:把一根纸条扭转 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的纸带圈,具有魔术般的性质。普通纸带具有两个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所以从中线剪开会是两个环;而旋转 180°后的纸带只有一个面(即单側曲面只小虫可以爬追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这种纸带被称为“莫比乌斯带”。从中间剪开一个莫比鸟斯带,不会得到两个容的带子,而是会形成一个把纸带的端头扭转了两次再结合的环(井不是莫比乌斯带),而把旋转了 360°的环从中间剪开,则变成两个扣在一起的两个莫比乌斯带。

100 隔山打牛

实验材料:直尺、硬币数枚

(1)将两个硬币紧挨着排放在桌面靠墙一边,再用尺子将硬币夹在墙壁与尺子中间。

(2)取一枚硬币放在距前两枚硬币一小段距离的位置,再向前弹,使它击打到中间 2 枚硬币上(注意用力合适,不使硬币四处弹开);看一看中间位置的硬币和另一头的硬币都会有怎样的反应呢?试一试

小问题:多增加几枚硬币试试看又会有什么不同?试试用 2 个硬币同时击打中间位置的硬币,看看另一头会有几个硬币弹出呢?

科学原理:今天的实验运用的是物体运动能量的传递原理。你用多少枚硬币向前弹,相应地就有多少能量向前传递过去,使前面也弹出相同数量的硬币。

先给到这里了,家长朋友们可以一起来补充。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