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中心医院建院百年的回忆
1920——2020

讲述中心医院的老故事
在70年代初至2006年间,说起信阳市中心医院的红白药水,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两种药水组合,一种退烧,一种止咳,不但治疗效果好,没有副作用,而且价格非常便宜,广受患儿家长的好评与信赖。很多家长带着患儿到小儿科看病,不等医生诊断,张口就点名要这两种药水。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就是研制神奇药水的信阳市中心医院药学科离休主任李国庆。
李国庆老人出生于1931年,听说我们要去家里拜访看望,已89岁高龄的老人早早的就在家里等着,那种认真的神情令人动容,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医院的感情,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一辈人骨子里的严谨和执着。
1949年,李主任在解放军豫皖苏军区8分区卫校学习,52年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情怀,随着大部队参加抗美援朝,因暂时停战,当时年仅21岁的他就地安排到东北军区陆军总院药剂科工作。1955年,在风华正茂的年龄,老人转业到信阳专区公立人民医院(现信阳市中心医院)药房(现药学科)从事药学工作。
老人带着浓浓的怀念,回忆刚来医院时的情景。当时药房只有5名工作人员,负责人是李淑兰,在李淑兰调走后,李国庆老人开始担任药房主任。因为在部队的专业学习和工作经验,李主任在管理上不断创新,带领科室人员学习钻研,为临床和患者服务。
因工作成绩突出,1959年,李主任代表整个信阳卫生系统,去北京参加了庆祝国庆10周年观礼。讲到这里时,老人的情绪变得有些激动,语气里也充满了自豪:当时河南代表团的位置在天安门和新华门中间搭建的观礼台上,就在那里,我们观看了2个小时的阅兵仪式。讲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会儿才说,那时,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面对老人,
我们肃然起敬。
1965年,李主任担任医院团支部书记,1966年,老人同许多前辈一样遭受到了不正确的遭遇,被迫停止了工作,直至1972年重新开始主持药房工作。经历了这些风雨后,老人没有抱怨,而是以更加高涨的热情投入到了工作中去。看到许多孩子在感冒发烧时吃药比较困难,他就开始琢磨怎样研制出适合儿童口感,疗效好、容易吸收的药物。他找到小儿科章维贤主任,虚心请教儿童的药物诊治知识,同时翻阅大量资料,经过反复试验,1973年,成功研制出了红白药水组合。为了准确掌握剂量,李主任还发明了儿童药物量取器。这两种药水及量取器的问世,可谓功不可没,让家长喂药不再犯愁,不但给儿童用药赋予了暖暖的人性化,也大大提高了治愈率。
随后,老人的研发热情一发而不可收拾,他结合临床需要,找准患者需求,又相继与五官科周淑琴主任研发了大名鼎鼎的“口腔溃疡膜”,其中与五官科张小莲共同研发的“复方丁香止痛酊”,荣获了信阳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老人在回忆中,有两句话让我们特别感动:
组织给我的待遇很好,感谢组织的关心。
教育孩子要独立,不要给公家找麻烦。
老人的用词还带着浓郁的年代特色,知足而又真诚,热爱中充满了感恩,让我们向朴实善良的老人致敬!
“发扬革命传统,做红色接班人”
老人的殷殷教诲,是我们前行的方向和动力。
谢谢您,可敬可爱的老前辈。
谢谢李国庆主任。在你们的娓娓道来中,我们会在怀念中敬仰历史,在怀念中总结经验,在怀念中珍惜成果,在怀念中激励未来。你们的讲述,是见证医院发展最温暖的声音。
(来源:信阳市中心医院办公室)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