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其定义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在国际合作组对此词进行统一之前,也被少数人称为Fecal transplantation、Fecal bacteriotherapy和Intestin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少数情况下被译为“粪便移植”;“粪菌治疗”和“肠菌移植”或“肠微生态移植”。
肠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作为重建肠道菌群的有效手段,已用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cile)感染等多种菌群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和探索性研究,并被认为是近年的突破性医学进展。然而,这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而是一种体系。如果假设该体系健全,而且假设 FMT 最终被证明可以用来有效治疗特定状态(或特定类型)的难治性肠道感染、难治性炎症性肠病、癫痫病、肝病、肿瘤合并的肠道疾病、糖尿病合并的神经病变以及自闭症合并的过敏症等(统称肠道菌群相关性疾病),那么,这在医疗技术类型和学科分类构架中又如何定位 FMT 呢?更重要的是,在中华粪菌库紧急救援计划从2015年起实施之后的1年中,获得异地救治的患者数量远远不足实际需求的数量,关键的困难不是 FMT 的本身价值,而是很多医生还不相信 FMT,甚至无法理解 FMT。要促进 FMT 体系的认知和应用,利用整体整合医学(也称整合医学)概念可能是重要的出路。
首先是供体筛选,严格按照《欧美共识》建标准化类肠菌库,对供体进行问卷调查、供体体检、肠菌检测以及血液检测。严格的供体筛选标准,保证菌群移植的安全性。比如供体是否具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或其他疾病遗传史,近3个月内是否有相关药物史等等,此外,在供体调查问卷中我们有针对诚信问题的测试,对于发现有诚信问题的供体,即便可以制成符合标准的菌丸,我们也绝不予以使用。
然后是供体管护,对于符合筛选标准的供体,我们会在其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进行调整,以求收集到最健康的菌液。
接着我们会对健康供体进行粪便采集和健康菌液自动筛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化流程,严格质控,建立了可追溯机制,一旦菌丸的制备出了问题就可以追踪到相应供体和中间环节负责人,确保生产的菌丸符合安全标准。
筛选健康菌液之后,可以选择将健康菌液使用冻干机冻干成菌粉装入胶囊制成菌丸,将制成的菌液和菌丸进行保存,针对患者情况选择使用方式。
根据受体的检测,将供体和受体进行配型,选择最适合受体的肠型,提高受体对来自供体的肠道菌群的接受度,严格根据受体需求实现菌丸定制。
在服用菌丸后,我们会根据自闭症患者的相应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并推荐适合的益生元帮助菌群在肠道定殖,达到改善、治愈的效果。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