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试管代妈公司(【高考备考】2020—2021十大生物高考热点事件回顾)

第三方分享代码
admin 3年前 (2022-10-11) 四川试管婴儿 16 0

本文转自“生物印记”,

如有侵权,

立即删除!

高考中对于社会热点的考查,这两年随着新高考的推行和改革,在生物高考全国卷和其他省份高考试题中均有涉及,并且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因此对于高考热点的关注和搜集,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下文为对2020年到2021年的重大生物学时间进行回顾,主要内容包括重大新闻、诺贝尔奖、《自然》重大突破、春节联欢晚会等:

一、精子是像蝌蚪那样游动?科学家们弄错了300多年!

人类精子是怎样游动的?三百多年来,科学家也可能被显微镜下的这类视野给欺骗。学界一直以为精子像蝌蚪或鳗鱼那样摆动尾巴前进。只要在2D显微镜下观察过精子的科学家都不会质疑。

但近期研究发现:这种印象其实是一种视错觉,精子的运动方式实际上要更加复杂:它们的尾巴朝向一侧摆动,头部旋转前进,平衡了尾部运动的不对称。Hermes Gadelha 博士、Gabriel Corkidi 博士和 Alberto Darszon 博士采用最先进的 3D 显微镜和数学技术,率先重建了精子尾部的 3D 真实运动。

在3D条件下,科学家能通过多个平面来观测精子以及鞭毛的摆动方式和波形。根据(x,y,z)轴组成的多平面来看,鞭毛的转动在各平面产生的摆动特征都是各异的,例如在“b”平面和“z”平面上,鞭毛特征就明显不一样,显示出各向异性,也就是3D条件下,鞭毛的摆动并不是一一对称的,其在各个平面的表现并不一致,也不会形成完美对称的标准螺线转动。

从列文虎克第一次看到精子,至今已经过了300多年,现今,3D显微镜已经让解密人类精子变得更加准确,而这也是了解我们人类从哪里来,如何来的第一步。

二、脑机接口

北京时间2020年8月29日早晨,埃隆·马斯克展示了他的“神经连接”(Neuralink)创业公司在“人机结合”方面取得的进展。这意味着向利用这类植入设备治疗记忆力衰退、颈脊髓损伤等人类疾病又迈进一步。在新教材中也提到脑机接口:

马斯克团队采用的,是头部打洞的侵入式脑机接口。外来物入侵大脑,很容易引起免疫反应。人体可能会在电极和神经组织之间生成疤痕组织,导致信号传输的衰退甚至消失。不过相应的,侵入式脑机接口获得的信号质量也更佳。

神经科学家表示要打造“全脑接口”,意味着要同时测量大脑中800亿个神经元。而目前“神经连接”设备大概最多能有3000多个电极(每个电极对应约500个神经元)。目前看来,“神经连接”设备仅有数百个电极。在未来,脑机设备的功能可能会包括意念呼叫特斯拉电动汽车、保存和重播记忆,甚至可以下载音乐到大脑。这就意味着,相关设备不仅需要“读取”数据,还要做到“写入”数据。但目前看来,做到“读取”数据都非常困难。

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化学奖中的高考考点

一是: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

哈维·阿尔特对与输血相关的肝炎的研究表明,一种未知病毒导致慢性肝炎的常见病因;迈克尔·霍顿分离出了一种新的被称为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查尔斯·赖斯提供了最终的证据,表明仅丙型肝炎病毒就能导致肝炎。| 图片来源:The 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

肝炎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病,会通过受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另一类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这类血源性肝炎通常是慢性疾病,可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图片来源:The 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丙肝病毒结构

丙肝病毒 HCV是一种RNA病毒,其宿主细胞是肝细胞。整个病毒体呈球形,在核衣壳外包含有衍生于宿主细胞的脂双层膜,膜上插有病毒基因组编码的糖蛋白。

丙肝病毒模式图。丙肝病毒由RNA基因组和病毒包膜构成,包膜糖蛋白E1和E2暴露在表面。丙肝病毒的基因组编码了一个大型多蛋白,这个多蛋白最终被分割为多个结构和非结构蛋白丨原图:诺贝尔奖官方网站;翻译:odette

2、丙肝病毒如何入侵宿主细胞

病毒入侵或感染宿主细胞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胞吞)作用。但需要多种受体和辅助受体的参与,它们包括(图3):细胞表面的糖胺聚糖(GAG);CD81蛋白;B类I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SR-BI);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CLDN)1、6和9等。另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可能促进病毒一开始与宿主细胞的附着。

图3 HCV感染宿主细胞所依赖的受体和辅助受体

3、 病毒RNA的转录、复制和翻译

一旦病毒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进入宿主细胞,其包被基因组RNA的核衣壳即释放到细胞质,然后脱去衣壳,暴露出基因组RNA。HCV的RNA接着在细胞质中进行翻译和复制。由于HCV-RNA是正链RNA,因此可以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但其5端没有帽子结构,故是通过核糖体内部进入的方式识别起始密码子的

其翻译一开始在细胞质中游离的核糖体上进行的,但很快在N端最先翻译出的信号肽引导下定位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翻译。翻译出的是一个多聚蛋白,后经病毒蛋白酶和宿主细胞的蛋白酶的联合作用,切割产生多种病毒蛋白,包括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非结构蛋白NS5B作为RNA复制酶释放出来以后,即开始催化HCV-RNA的复制。复制先形成负链RNA,再以负链RNA作为模板得到新的正链基因组RNA。

HCV的生活史

4. 新病毒颗粒的包装和释放

复制产生的新的基因组RNA与各种结构蛋白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包装成新的病毒,经胞吐的方式离开“现任宿主细胞”,再去感染“后任”宿主细胞。

5、如何治疗

索非亚和索非布韦(图片来自拉斯克奖网站)

索非亚经过两年努力,最终于2007年发现了PSI-7977。临床试验显示PSI-7977具有理想的吸收效果,并且能在肝脏中代谢出PSI-6130以发挥疗效。进一步大规模临床实验发现,PSI-7977联合干扰素和病毒唑,或只联合病毒唑进行12周治疗,丙肝患者可达到治愈效果。该分子命名为索非布韦。丙肝病毒也并不仅仅在单方面影响肝脏健康,单一药物更是难以抑制病毒发展。而效果更好的组合疗法,可以通过2-3种机理不同的药物全方位消灭丙肝病毒,治愈率最高可达100%。丙肝从此走上完全治愈的道路。

二是:2020诺贝尔化学奖——基因组编辑工具CRISPR的发现。

依据CRISPR发展出的工具用于快速检测病毒,效率可以达到几分钟检测一个样品,也用到了新冠病毒检测中。因此对于它们产生的新的生物考查情境整理也比较重要。

在2016江苏高考中也进行过考查

(2016高考江苏卷)近年诞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简单、准确地进行基因定点编辑。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通过设计向导RNA中20个碱基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切割(见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

B. 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C. 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

D. 若α链剪切点附近序列为……TCCAGAATC……

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GAAUC……

【答案】C

1、CRISPR/Cas9技术敲除掉部分基因原理

CRISPR/Cas9是细菌的一种后天免疫防御机制——CRISPR序列示意图(其中,菱形框表示高度可变的间隔序列,正方形表示相对保守的重复序列)其中的“间隔序列”来源于病毒或外源质粒的一小段DNA,是细菌对这些外来入侵者的“记录”。

CRISPR序列示意图(其中,菱形框表示高度可变的间隔序列,正方形表示相对保守的重复序列)

病毒或外源质粒上,存在“原间隔序列”,“间隔序列”正是与它们互相对应。“原间隔序列”的选取并不是随机的,这些原间隔序列的两端向外延伸的几个碱基往往都很保守,我们称为PAM(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s-原间隔序列临近基序)。

当病毒或外源质粒DNA首次入侵到细菌体内时,细菌会对外源DNA潜在的PAM序列进行扫描识别,将临近PAM的序列作为候选的“原间隔序列”,将其整合到细菌基因组上CRISPR序列中的两个“重复序列”之间。这就是“间隔序列”产生的过程。

当外源质粒或病毒再次入侵宿主菌时,会诱导CRISPR序列的表达。同时,在CRISPR序列附近还有一组保守的蛋白编码基因,称为Cas基因。CRISPR序列的转录产物CRISPR RNA和Cas基因的表达产物等一起合作,通过对PAM序列的识别,以及“间隔序列”与外源DNA的碱基互补配对,来找到外源DNA上的靶序列,并对其切割,降解外源DNA。这也就实现了对病毒或外源质粒再次入侵的免疫应答。

如果看文字嫌麻烦,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个视频:

2、CRISPR/Cas9技术的运用和发展

具体运用如下图所示,在待敲除基因的上下游各设计一条向导RNA(指导RNA),将其与含有Cas9蛋白编码基因的质粒一同转入细胞中,向导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可以靶向PAM附近的目标序列,Cas9蛋白会使该基因上下游的DNA双链断裂。

对于DNA双链的断裂这一生物事件,生物体自身存在着DNA损伤修复的应答机制,会将断裂上下游两端的序列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了细胞中目标基因的敲除。

CRISPR/Cas9基因魔剪:当研究人员要用基因魔剪来编辑一个基因组时,他们会人工构建一个指导RNA,它与将要被切割的DNA代码相匹配。魔剪蛋白Cas9与指导RNA形成复合物,将魔剪带到基因组中将要进行切割的地方。| 图片来源:nobelprize.org

原始的 CRISPR-Cas9 会由于 RNA 定位偏差而出现脱靶效应,现在通过改进,可以大幅降低脱靶效应。同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系统,除了最开始的 Cas9,后面又找到了 Cas12 的一系列酶,机理上有一定不同,但还是用以切割 DNA;还有 Cas13 则用于切割 RNA。基于 Cas12 和 Cas13 的开发以及机制研究,又发展出了新的工具用于快速检测病毒,效率可以达到几分钟检测一个样品,并且用到了现在的新冠病毒检测中。

3、基因组编辑的利与弊

有些单基因突变的遗传疾病,目前也正在尝试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治疗。让我们有机会通过编辑基因来救治基因问题所导致的遗传病患者,但是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把CRISPR工具传送到细胞或组织里面。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血液疾病可能是用CRISPR治疗的首选,因为我们能把血细胞取出来,在体外进行基因修复后再送回体内。

四、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及主要类型

1、新冠疫苗原理: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结合,侵入人体,引起肺炎。众多研究表明,最有效的中和抗体靶向的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S蛋白)的受体结合区,这一区域是病毒与细胞表面受体ACE2结合的关键区域。这些抗体通过有效阻断病毒与ACE2结合(图1),防止病毒进入细胞,从而达到保护的效果。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核心任务在于提供一个有效的受体结合区域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的中和抗体。提供这一抗原的方式有很多种,目前绝大多数疫苗研发路线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设计的(图2)。

2.新冠疫苗不同的技术路线的含义:

灭活疫苗:如果用水果之王——“榴莲”来比喻新冠病毒,榴莲和病毒在自己的科属里个头都比较大,同样有着厚厚的外壳,壳上有着突起的硬刺,壳内有果肉和果核。全病毒灭活疫苗是将病毒壳内的果肉和果核全部掏空,只剩下外面一层壳,对于冠状病毒来讲,原理就是将病毒本体已经杀死,它缺乏后续干扰能力,外壳保留下来,只要给免疫系统需要识别的标识信号即可。

核酸疫苗:核酸疫苗相当于不要榴莲壳,只要内里的果核,将核拿出来,放入一个新环境,发现还可以再长出一棵榴莲树来。简言之,就是通过体外合成病毒的核酸(mRNA或者是DNA),将核酸(mRNA或者是DNA)送到细胞之内,让它在细胞之内合成人体所需要的抗原成分。

mRNA疫苗能够激发人体的体液免疫及T细胞免疫,免疫原性强。相比之下,传统疫苗主要只是激活体液免疫,对于细胞免疫的激活较弱。因为mRNA疫苗是进入人的肌肉细胞等中进行表达,因此在细胞膜的表面会出现抗原标记进而被细胞毒性T细胞所识别并产生记忆T细胞,产生细胞免疫。

RNA 疫苗技术(图片来源:哈佛大学)

无论是以脂质体还是以脂质纳米颗粒运送RNA进入细胞,都利用了磷脂分子的亲水疏水特性。脂质小泡与细胞膜接触后发生融合,小泡中的水溶性药物得以进入细胞内部,这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在工程细胞内表达纯化病原体的抗原蛋白,然后制备成疫苗。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疫苗的抗原,是基于结构设计的S蛋白受体结构域(RBD)二聚体抗原,具有独特的结构。这种疫苗通过工程化细胞株进行工业化生产,产能高、成本低,具有较强的可及性。

减毒活疫苗:是先利用高等级生物安全设施大规模培养活病毒,再用理化方法将其灭活。虽然失去了活性,但这些病毒作为疫苗进入人体后,受种者会产生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在内的免疫反应。未来受种者如果感染了这种灭活疫苗对应的活病毒,人体免疫系统就会迅速识别出它,阻止其入侵人体细胞。

病毒载体疫苗:最常用的病毒载体是腺病毒,腺病毒是一种没有包膜的DNA病毒,科学家能将它们改造成复制缺陷型载体,使它们不会在人体内复制,还可搭载其他病毒的抗原蛋白编码基因。开发针对新冠病毒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刺突糖蛋白(S蛋白)是科学家首选的搭载蛋白,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就是通过这种蛋白与细胞表面的ACE2结合,从而入侵细胞。把载有S蛋白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注射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识别出这个病毒抗原,产生免疫反应。今后,如果被新冠病毒感染,对S蛋白有记忆的免疫系统会立即识别出来,产生能与其结合的抗体,阻止其进一步感染人体细胞。在上述技术路线中,腺病毒载体疫苗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路线。

表:各类疫苗的特点

五、“郑爽代孕”事件——与生物体外生殖系统

人工生殖系统技术设想的产生和实现:

1、 冻卵和冻胚

在零下196℃的液氮环境中,酶的活性是完全被抑制的,胚胎是停止生长发育的。理论上冷冻10-50年后都可以使用。

2、人工授精

利用人工的方式,把精子注入并完成受精,进而达到辅助生育的目的。

3、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

本质上也属于试管婴儿,技术上有所升级。显微操作系统下,将精子直接注入卵子细胞内部,受精成功后,将受精卵移植到女性子宫内。

4、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移植胚胎前,将胚胎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发现并剔除异常的胚胎,留下正常的胚胎进行移植,这种方法有助于降低遗传缺陷胎儿的几率。

5、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也就是俗称的试管婴儿,将精子和卵子取出,体外培育成受精卵,再将受精卵移植到子宫内正常孕育。胚胎移植在医学上给不孕不育的夫妇提供了福音,但目前也有被代孕滥用的趋势。

生理学基础——代孕其实也是高中生物中所讲的“胚胎移植”,能够实施和成功的生理基础有以下原因:

(1)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的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为供体胚胎移入受体提供相同的生理环境。

(2)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

(3)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为胚胎在受体子宫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4)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任何影响。

6、而现在的最后一公里——人造子宫孕育似乎也要成为现实:

2021年1月份,我国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个“人造子宫”胎羊体外培育成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标志着我国在人工孕育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突破。自此,人工生殖系统基本上形成一个闭环。

2017年4月25日,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的阿南·弗雷克(Alan Flake)研究团队的“人造子宫”动物试验:

这个生物袋模拟的是孕育小羊的母羊子宫,其中充满了羊水,含有盐和其他电解质的温水,另外在生物袋外部配置了一个机器胎盘与早产小羊的脐带连通。人造子宫接有专门管道,每天注入定量羊水,以确保生活在其中的早产羊羔如同悬浮在母体的子宫环境内。

人造子宫外的配件——机器胎盘,一方面,将含有养料和氧气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输送到羊羔体内,羊羔的心脏也将含有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物质的陈旧血液挤压到机器胎盘中,然后将血液更新之后再回输到羊羔体内。

研究人员对8头早产羊羔进行试验,其中5头相当于23周人类早产儿(人类的早产儿是指在母亲子宫内孕育20周但未满37周的胎儿),另外3头孕期略长一些。当它们在母羊的子宫中长到105-120天的时候,被从母体剖腹取出,立即放进人造子宫中,在人造子宫中养育4周左右。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团队的实验,展现了胎羊进入“生物袋”后第4天和第28天的变化,过程中胎羊持续发育

在人造子宫孕育期间,这些早产羊羔全部正常发育,血压和其他健康指标稳定,没有其他并发症。而且,在这4个星期内,可以直观地看到,小羊羔逐渐从红通通的模样长成白色的毛茸茸状小羊。4周后,这些小羊出生,除了一些小羊出现轻微的肺部炎症外,其他小羊非常健康。在安乐死解剖小羊的脑和肺部情况时发现,它们与足月出生的小羊没什么不同。另一部分生下的小羊生长超过一年,经过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也与正常生殖的小羊没有差异,为正常小羊。

从试验进程可以看出,人造子宫有两大难题,一是技术,二是伦理。

1、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就是滋养人类种子的丰富土壤,有了它,受精卵才能在其中发育成熟和分娩。子宫内膜其实就是哺乳动物子宫内壁的一层组织,分为致密层、海绵层和基底层。子宫内膜表面2/3为致密层和海绵层,统称功能层。

女性生殖器官,来源百度图库

所以,人造子宫需要拥有或模拟子宫内膜的生物学性质,至少要具有黏膜上皮细胞,并且受性激素和孕激素的影响而有周期性变化。

2、子宫内膜细胞因子

子宫能成为胎儿的沃土还需要很多子宫内膜细胞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血小板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和血管生成因子等。表皮生长因子(EGF)主要分布于子宫腔上皮和腺上皮以及间质细胞中,呈周期性变化。

3、胎盘

受精卵植入(着床)于子宫内膜后形成胎盘,后者是供养胎儿的桥梁。侵袭功能和内分泌功能是滋养层细胞的两大主要功能,在这两大功能的协同下形成胎盘,从而为胚胎发育、妊娠顺利完成提供保障。在子宫中孕育的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人造子宫无论是通过模拟的体外胎盘还是体内胎盘,都必须产生和运行与自然产生的人体胎盘相似的功能,如胎盘负责调控传递到胎儿体内的营养物质,包括氨基酸、脂肪酸和葡萄糖等,还负责将胎儿发育过程中母体的免疫球蛋白G抗体输送到胎儿体内,以保护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备的新生命。

六、2021央视春晚中的中高考考点

考点:兴奋传导和传递

七、《自然》发表重大突破,成功在体外培育出卵子!

概括来讲就是:无需其他细胞的辅助,只需添加8种蛋白质,就能把一个‘平平无奇’的多能干细胞,变成一颗非常非常像卵子的细胞。

科学家们从27种候选分子中,通过排列组合实验,最终选取了8种在卵子发育早期十分关键的分子(NOBOX, FIGLA, TBPL2, SOHLH1, STAT3, DYNLL1, SUB1, and LHX8),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改造这些胚胎干细胞,赋予了胚胎干细胞制造这8种蛋白质的能力。这些蛋白质表达以后,通过调控细胞的分化,将这些胚胎干细胞转化成了像卵子一样的细胞,它们甚至还可以与精子受精,并且发育成一个早期胚胎。

八、嫦娥五号“太空稻种”等——太空育种

嫦娥五号探月的首要任务是要把约2000克的月壤样品“打包”带回地球。除此之外,它还承担了不少科学实验任务,比如在深空开展空间诱变实验和航天育种研究。

太空育种是将航天技术与生物育种技术结合起来。利用宇宙空间的诱变因子,如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可以诱导生物基因发生变异,而这些特殊的环境条件都是地面无法完全模拟的。

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4倍,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约1倍,由8年左右缩短至4年左右。

太空育种不但能出现蔬菜大果型变异、花卉花形变异、花色变异等,更重要的是还会出现如产量、株高、生育期、品质、抗病性等的变异,以及一些特殊变异类型,如水稻早熟突变、大穗型变异、大粒变异等。

太空育种不但能出现蔬菜大果型变异、花卉花形变异、花色变异等,更重要的是还会出现如产量、株高、生育期、品质、抗病性等的变异,以及一些特殊变异类型,如水稻早熟突变、大穗型变异、大粒变异等。

九、新疆棉花——我国抗虫棉

1992年底,我国科学家为了打破美国的限制,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t转基因抗虫棉。

抗虫棉分为转基因单价抗虫棉和转基因双价抗虫棉。转基因单价抗虫棉是将一种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来源的、可专门破坏棉铃虫消化道的Bt杀虫蛋白基因经过改造,转到了棉花中,使棉花细胞中存在这种杀虫蛋白质,专门破坏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消化系统,导致其死亡,而对人畜无害的一种抗虫棉花。具体原理见下图:

1. CRY蛋白需要在昆虫肠胃里碱性的环境里,被特殊的蛋白酶剪切才会被激活

2. 被剪切后的毒性蛋白,只有在特定昆虫肠道里受体存在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作用,引起其肠胃细胞穿孔,坏死。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不具备着两个条件,所以这种蛋白对人类没有任何毒性。

十、人猴混合胚胎首次培育成功

2021年4月15日,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了中美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中美科研团队撰文称,他们制造出首个由人类细胞和猴子细胞共同组成的胚胎,这些嵌合体有助科学家进一步在其它物种(如猪)体内培育出人体组织,但最新研究也引发了一些伦理争议。

▲这一研究的示意图

他们将25个人类EPS细胞插入132个与人类更“亲密”的食蟹猴的胚胎内,并在培养皿中培育20天。结果表明,这些人类细胞显示出持久的生命力:13天后,约三分之一人类细胞仍存在于嵌合体内。通过分析基因活性,研究人员还确定了可以促进人类和猴子细胞结合的分子途径。贝尔蒙特说,操纵其中一些途径可能有助于人类细胞在“更适合再生医学”物种的胚胎内存活。

这一发现暗示了一个物种的细胞可以在另一个物种的胚胎内生存。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物种细胞之间交流的分子信号通路,最终将帮助研究人员把人类细胞整合到更为合适的宿主身上(例如猪),它们可以用于开发再生医药,移植器官,甚至用于更好地理解衰老和疾病的过程。

最后:高考环境保护热点——碳中和

最后附几个相关的题目:

1.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其侵染肝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B.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参与

C.过程所需的tRNA和氨基酸来自肝细胞

D.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2020山东高三模拟)CRISPR-Cas9是大肠杆菌等细菌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免疫防御系统,可用来对抗入侵的部分病毒(DNA)及外源DNA.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通过设计向导RNA中20个碱基的识别序列,可以对目标DNA上几乎任何一个位置进行删除或添加特定的DNA片段,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肠杆菌等细菌细胞内能合成与入侵病毒(DNA)及外源DNA互补的RNA序列

B.识别序列形成杂交区的过程与转录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

C.Cas9能专一性破坏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氢键来切割DNA分子

D.在被切割后的目标DNA中添加特定的DNA片段需要DNA连接酶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