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将不孕不育纳入免费医疗?这个千亿蓝海市场被看好!
作者:新康界
2月3日,国家医保局针对多项建议提案进行了回复。其中,针对政协委员陈本善提出的关于将不孕不育治疗纳入免费医疗的提案,国家医保局在回复时,特别提到将在各地医保承受范围内,充分考虑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这一话题也在近日冲上各大网络平台热搜!
来源:新浪微博 国家医保局在回复中还表示,目前已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如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提升了部分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 同时,国家卫健委将组织开展了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研究相关项目,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
01
市场规模有望增至854.3亿元
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就首次明确提出,将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指导地方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本次医保局回复重申这一要求,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或将加速。
辅助生殖是帮助不孕不育群体进行生育的技术。其主要手段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人工受精、体外受精和配子移植,其中体外受精(IVF)在不孕不育治疗手段中最受欢迎。具体的费用包括相关药物、检查、手术等。目前中国的试管婴儿单周期平均花费在35000元至45000元,不包括第三代试管婴儿。
根据沙利文预测数据,到2023年我国不孕率将达到18.2%。伴随着未来中国不孕率上升、不孕夫妻数量增加及接受试管婴儿IVF意愿增强等因素影响,整体辅助生殖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快速增长。到2025年,中国辅助生殖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85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5%。
国金证券表示,近年来,辅助生殖获批医疗机构少有增量,2022年5月我国获批的辅助生殖机构共有539家,仍存在供给缺口。在辅助生殖牌照发放速度放缓、牌照申请条件越发严苛、审批流程漫长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未来行业的准入门槛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已拥有牌照的机构将获得先发优势。
平安证券认为,辅助生殖项目进入医保,将推动行业加速发展,下游的医疗服务企业将率先受益。我国辅助生殖用药市场仍然为进口主导,若未来药品市场进行集采,则有望推动市场竞争格局重构,从而为国产药企带来机会。
02
辅助生殖概念股前景几何?
辅助生殖指数近1年走势(2022/02/07~2022/02/03) 图片来源:wind截图
截至目前,A股市场辅助生殖概念中,已有32股发布了2022年业绩相关的报告。从报告类型来看,10股预增,3股扭亏,2股略增,1股发布快报净利润增长。
据统计,以预告区间中值或快报数据统计,亚辉龙、安科生物、东北制药、明德生物、兰卫医学、美诺华、凯普生物等全年净利润同比有望翻倍,万孚生物、奥泰生物、达安基因净利润增幅在50%以上;双成药业、长江健康、澳洋健康预计扭亏。
但值得大家注意的是,高价一直是我国辅助生殖渗透率在低位徘徊的重要因素。
这也是市场屡次对“辅助生殖服务纳入医保”给出积极回应的原因,即通过医保支付提高患者对价格的承受能力,进而打开渗透率“天花板”。不过,定位于“保基本”的医保,目前对于辅助生殖支付的支持力度有限。当真正的支付大头仍要落到患者头上时,辅助生殖赛道只能是“看起来很美”。
而提案答复函中提到的生育支持药物,是一条更容易兑现的赛道。目前,用于试管婴儿的药费在总费用中占了大头,虽然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已被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但都是进口药。未来,国产生育支持药物的市场空间值得期待。
来源:国家医保局、证券时报、 每经头条、格隆汇等
新康界综合整理
【免责声明】
1.“新康界”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司联系。 2.“新康界”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新康界”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新康界”内容发生偏差,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