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某些方面可能有一定差距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已经攀升至约12%-18%,辅助生殖需求飙升。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辅助生殖的目标也从妊娠率发展为追求子代的安全性。
在2021年上海市医学会生殖医学专科分会学术年会暨上海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黄荷凤院士,带来了“ART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子代安全性”的主题报告。
黄荷凤院士视频专访
视频虽短,都是精华
子代安全性是辅助生殖的追求目标
从国际辅助生殖技术监督委员会 (ICMART) 1991-2017的数据来看,全球ART治疗周期数逐年增加,我国的ART治疗周期数也呈上升趋势,2017年通过ART出生的后代已达20万。
这种情况下,ART的目标,从追求妊娠率发展为子代安全性。2021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协会 (ESHRE) 年会上,“ART子代安全性随访”就是开场重头戏。
对ART子代安全性的研究,涉及心血管疾病、神经发育疾病、癌症发生风险以及高出生体重和长期结局之间的关系。
ART受孕与青少年心血管疾病
国际上“ART受孕的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数量虽不多,但是现有已发表的研究发现:相较于自然妊娠后代,ART子代心血管代谢发生了紊乱。
图源大会讲课课件,下同
不过上述研究并不能完全说明ART技术出生后代的心血管健康问题,而且研究是以儿童期为主,青少年研究较少。
黄荷凤院士结合自身研究团队的数据总结道:
ART子代青少年时期的心血管代谢指标基本正常,与自然妊娠后代一致;ART子代脂肪组织分布劣于自然妊娠后代,内脏和腹膜前脂肪组织较厚。更多的结论,还需要后续长期的随访才能确定,对ART后代成年时期的研究势在必行。
ART受孕与儿童神经发育疾病
与自然受孕 (SC) 出生的后代相比,ART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发病风险增加和相似的研究均有报道,没有明确的定论。
黄荷凤院士主持的一项研究发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 子代平均智商比非OHSS子代低6.6,推测该下降可能与孕早期雌激素水平暴露有关;
包含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在内的CoNARTaS队列研究,通过比较辅助生殖和自然受孕的子代发现:与自然受孕 (SC) 儿童相比,ART儿童学习和运动功能障碍风险轻度升高,但绝对风险很小,其他神经障碍的可能性和自然受孕儿童相似,且ART的类型与发生神经障碍的可能性无关。
不过这个研究虽然规模很大,但是也存在局限性,比如随访儿童的年龄较小、缺乏父母躯体疾病、母亲药物使用情况等信息。
ART受孕与儿童神经发育疾病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ART受孕与子代癌症风险
2019年,JAMA发布的两项研究表明,ART子代白血病和交感神经系统肿瘤风险增加,ART子代胚胎性肿瘤 (肝母细胞瘤) 风险增加,引发学术界讨论。
不过根据荷兰的两项研究显示,ART受孕儿童的癌症风险并没有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不过,要得出明确的结论,还需要观察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人群。
高出生体重与人类长期健康结局之间的关系
冻存胚胎移植会导致高出生体重和大于胎龄儿 (LGA) 。
通过搜索2020年12月及以前发表的文章显示,高出生体重/大于胎龄儿 (LGA) 与癌症存在以下关系:
高出生体重可能与乳腺癌发病的一定增加有关 高出生体重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轻微增加有关 高出生体重可能与白血病的中度增加有关 高出生体重和/或LGA可能与维尔姆斯瘤的中度增加有关
要注意的是,这些结果均是中等证据质量。
另外,高出生体重和/或LGA可能与1型糖尿病的轻微增加有关,证据质量中等。
高出生体重和LGA与儿童时期某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神经系统肿瘤)、乳腺癌和糖尿病的风险升高有关,这些影响的程度在个人层面上似乎不大,但是在人口层面上可能起作用。
总结
课程最后,黄荷凤院士表示:个体一生的健康,与生命早期发育密切相关。辅助生殖也要在追求妊娠率的同时,发展为追求“单胎、足月、健康”,保证子代健康。
本文首发: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本文作者:医学界报道小组
本文责编:一川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征 稿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长期招聘线上约稿作者,1.妇产科临床实用技能、误诊病例、临床用药、有趣的内容;2.妇产科医生有趣的诊疗故事;3.妇产科行业重磅进展;4.其他(妇产科医生感兴趣的内容即可)。
欢迎来稿分享!我们将为您提供有竞争力的稿费和展现您才华的平台。投稿邮箱:panying@yxj.org.cn(来稿必回复)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